中文種名:黑鰭棘鱗魚

學名:Sargocentron diadema

台灣俗名:金鱗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

大陸名:黑鰭棘鱗魚

中文種名:黑鰭棘鱗魚學名:Sargocentron diadema台灣俗名:金鱗甲、鐵甲兵、瀾公妾、鐵線婆大陸名:黑鰭棘鱗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0930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Lacepède, 1802)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金鱗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呈橢圓形,中等側扁。頭部具黏液囊,外露骨骼多有脊紋。眼大。口端位,裂斜。下頜不突出於上頜。前上頜骨的凹槽大約達眼窩的前緣稍後方;鼻骨的前緣圓形;鼻窩沒有小刺。前鰓蓋骨後下角具ㄧ強棘,長度小於2/3眼徑;眶下骨上緣沒有側突的小棘。體被大型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 47-52,側線至背鰭硬棘中間點之鱗片數 2.5;頰上具 5-6 列斜鱗。鰓耙數6-8+13-15=19-23。背鰭連續,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深凹,具硬棘 X-I,軟條 14;最後一根硬棘短於前一根硬棘。臀鰭有硬棘 IV,軟條 9;胸鰭軟條 14-15 ;尾鰭深叉形。具寬深的紅色與狹窄的銀白色斑紋交互的體側。背鰭的硬棘部鰭膜全為紅色至紅黑色,中央白色細縱紋止於中部,而其後之硬棘為白色;臀鰭最大棘區為深紅色;胸鰭基軸無黑斑。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在亞潮帶水深約1-90公尺的海域,喜愛以珊瑚礁臺、潟湖或向海的礁坡為家。夜行性魚類,但白天偶爾會單獨一隻或一小群的在礁岩下覓食等足目動物,不過還是以晚上出來活動的較為多見。以礁底的小型甲殼類或小魚為食物。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紅海、東非到夏威夷與皮特凱恩群島,北至琉球與小笠原群島,南至澳洲北部與羅德豪島。臺灣各地礁區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一般以一支釣及延繩釣的方法捕獲。魚肉白,但質地較爛,煮湯時肉易散開且多溶解油質,因此適合抹鹽油煎食用。唯須注意其內臟可能累積熱帶海魚毒。而它的鱗片及棘刺尖利,需小心刺傷。在水族館中也有人看上它鮮紅的體色,將它飼養做為觀賞魚。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9 09:09:46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Fishbase(2008);Randall, J.E, 1998. Revision of the Indo-Pacific squirrelfishes (Beryciformes: Holocentridae: Holocentrinae) of the genus Sargocentron,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Indo-Pacific Fishe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灘塗多鱗魚
中文種名:灘塗多鱗魚
中文名:焦松毬
中文名:焦松毬
中文名:凸頜松毬
中文名:凸頜松毬
中文種名:銀帶棘鱗魚
中文種名:銀帶棘鱗魚
中文名:黑點棘鱗魚
中文名:黑點棘鱗魚
中文名(學名):黑腕海豬魚
中文名(學名):黑腕海豬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