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長頜擬飛魚

學名:Parexocoetus mento

台灣俗名:黑短鰭擬飛魚、飛烏、小烏( 澎湖 )、草螟仔( 澎湖 )

大陸名:長頜擬飛魚

中文種名:長頜擬飛魚學名:Parexocoetus mento台灣俗名:黑短鰭擬飛魚、飛烏、小烏( 澎湖 )、草螟仔( 澎湖 )大陸名:長頜擬飛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0885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Valenciennes, 1847)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飛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略側扁。吻鈍短。口開於前端,上下頜約略等長;兩頜有齒,齒細小;腭骨有齒。鼻孔兩對,大形,近於眼前。鰓裂寬,鰓膜在喉峽部游離;鰓耙數6-8 +19-21 = 25-28。鰾大,向後延長;腸簡單,無幽門及盲囊。體被圓鱗,大而薄,易脫落;頭部多少被鱗;側線甚低,近腹緣,在胸部有向胸鰭基部延伸之分枝,具鱗38-40;背前鱗16-20;側線上鱗5-6。背鰭無棘,位於體之後部,具軟條9-11,鰭膜一致呈黑色,或下緣淡色;臀鰭起點在背鰭第2軟條基底之前,具軟條10-12;胸鰭較一般飛魚為短,末端到背鰭之前部,第1鰭條不分歧,除邊緣淡色外,一致呈暗色;腹鰭位於體之中央,其末端僅達肛門與臀鰭起點之中央;尾鰭發達,深開叉,下葉較長。脊椎骨數36。生鮮時,雌雄之體側均呈淡黃色。幼魚無鬚。
棲所生態:洄游性魚種,生活於近海或淺海域之表水層,並不分布於開放水域。受驚嚇時會利用其特化的胸鰭躍出水面作長距離的滑翔。主要以橈腳類及端腳類等浮游生物為食。所產的卵團具有黏絲,可附著於漂游物或底棲海藻上。
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之熱帶及亞熱帶水域。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蘭嶼及澎湖水域等。
漁業利用:臺灣較少見,並非重要之食用魚。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8 13:57:58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白鰭飛魚
中文種名:白鰭飛魚
中文種名:黑鰭飛魚
中文種名:黑鰭飛魚
中文名:尖頭細身飛魚
中文名:尖頭細身飛魚
中文名:細頭飛魚
中文名:細頭飛魚
中文名:細頭飛魚
中文名:細頭飛魚
中文種名:單鬚飛魚
中文種名:單鬚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