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黑背叉尾鶴鱵

學名:Tylosurus acus melanotus

台灣俗名:叉尾鶴鱵、青旗、學仔、白天青旗、水針( 台東 )、圓學( 澎湖 )、四角學( 澎湖 )

大陸名:黑背圓頜針魚

中文種名:黑背叉尾鶴鱵學名:Tylosurus acus melanotus台灣俗名:叉尾鶴鱵、青旗、學仔、白天青旗、水針( 台東 )、圓學( 澎湖 )、四角學( 澎湖 )大陸名:黑背圓頜針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0864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Bleeker, 1850)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鶴鱵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幾乎呈圓柱形,截面為圓形或橢圓形;頭蓋骨背側之中央溝發育不良。尾柄有側隆起稜,幾成四方形。上頜在其基部強度向上彎曲,致兩頜間產生縫隙;下頜之末端時有斧狀突出物;主上頜骨之下緣於嘴角處完全被眼前骨所腹蓋。鱗細小,側線沿腹緣縱走,達尾鰭基底,在尾柄處向體中央上昇,並形成隆起稜。無鰓耙。背鰭與臀鰭對在,兩者前方鰭條延長,且背鰭之後方鰭條亦較延長,背鰭軟條數24-27,臀鰭軟條數22-24;腹鰭基底位於眼前緣與尾鰭基底間距中央之略前方;尾鰭深開叉,其下葉較延長。體背藍綠色,體側銀白色。體側無橫帶。本種共分5亞種(Collette et Parin, 1970),包括T. acus acus (Lacepède, 1803)分布於大西洋西部、T. a. imperialis (Rafinesque, 1810)分布於地中海、T. a. melanotus (Bleeker, 1850)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 T. a. pacific (Steindachner, 1874)分布於東太平洋及 T. a. rafale Collette et Parin, 1970分布於幾內亞灣。
棲所生態:大洋性魚類,通常在近海巡游,偶會靠近岸邊。性兇猛,以小魚為主食,尤其是鯡類。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東起非洲東部,西至中、南太平洋,北至日本,南至澳洲。臺灣沿岸均可見。
漁業利用:食用魚,但產量不多,較不具經濟價值,一般以煎食利用。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8 14:54:54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4(FAO,1999);Fish of Japan(Nakabo, 200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扁鶴鱵
中文種名:扁鶴鱵
中文種名:黑背叉尾鶴鱵
中文種名:黑背叉尾鶴鱵
中文種名:鱷形叉尾鶴鱵
中文種名:鱷形叉尾鶴鱵
中文種名:圓頜針魚屬
中文種名:圓頜針魚屬
中文種名:尖嘴圓尾鶴鱵
中文種名:尖嘴圓尾鶴鱵
中文種名:叉尾鶴鱵
中文種名:叉尾鶴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