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波路荳齒蛇鰻

學名:Pisodonophis boro

台灣俗名: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土龍

大陸名:雜食豆齒鰻

中文種名:波路荳齒蛇鰻學名:Pisodonophis boro台灣俗名:鰻仔、硬骨篡、篡仔、硬骨仔、土龍大陸名:雜食豆齒鰻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0808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Hamilton, 1822)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蛇鰻科
描述:
型態特徵:全長為頭長的10.4-11.7倍;全長為鰓孔位體高的32.4-43.2倍;全長為軀幹長的3.1-3.3倍。無尾鰭,尾端尖銳,裸露凸出;背、臀鰭於近尾端處無上揚;背鰭起點在胸鰭後端之後,其距離略長於胸鰭長度;上頜比下頜長,吻短稍尖,上唇緣具一個肉質突起,位於前鼻孔和後鼻孔之間;鋤骨有齒,且上、下頜齒均為顆粒狀或臼齒狀,數列排成齒帶;體上半側為褐黃色,下半側淡白,中位鰭略帶黑緣;平均脊椎骨組成:18-66-168,總脊椎骨數為167-171。本種是最常被民間公認為正宗的土龍種類之一,大型者肉質肥美,可供浸酒、藥燉而食用,但價格不便宜。其外型與食蟹荳齒蛇鰻極為類似,可藉由背鰭起點處、上唇緣肉質突起數及脊椎骨數之多寡來加以區別分辨。
棲所生態:本種喜歡棲息於淡、海水交會的河口地帶,比食蟹荳齒蛇鰻更能完全適應淡水環境,經常進入河川下游處生活。平時埋藏於淺水域之爛泥底質中,嗜食貝類及甲殼類。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西從索馬利亞、印度、錫蘭,東到波里尼西亞,北從日本,南至澳洲新幾內亞。台灣四周海域皆有產,較罕見於東部海域,目前僅蘭陽溪河口一帶尚有點狀分布。
漁業利用:數量多,土龍種類之一,可供浸酒、藥燉而食用,但價格不便宜。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21 15:02:06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陳威立。 2006。台灣東部海域蛇鰻科魚類之初步分類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艾氏蛇鰻
中文種名:艾氏蛇鰻
中文名:波路荳齒蛇鰻
中文名:波路荳齒蛇鰻
中文種名:小尾鰭蠕鰻
中文種名:小尾鰭蠕鰻
中文種名:斑竹花蛇鰻
中文種名:斑竹花蛇鰻
中文名:半環平蓋蛇鰻
中文名:半環平蓋蛇鰻
中文種名:陳氏油蛇鰻
中文種名:陳氏油蛇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