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紅毛城 -點雲檔2

淡水紅毛城 -點雲檔2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類別:衙署
主題與關鍵字:
古蹟
描述:
等級:國定
指定理由:具有保存價值
所有權屬:台北縣政府
相關人物:西班牙人 荷蘭人 鄭成功 英國人
重要事件:十七世紀初期,看上台灣優越地理位置的西班牙人,進入淡水後,在淡水河口邊的山丘上,興建聖多明哥城。爾後,擊退西班牙人的荷蘭人,接著在聖多明哥城的城址附近重建一座更為堅固的城砦—聖安東尼堡。來到台灣的外國人因長期航行與本身髮色稍淡且偏紅,所以平埔族人大多稱外國人為紅毛番,紅毛番住的地方為紅毛城。荷蘭時期的紅毛城綻放著耀眼的光芒,時至明鄭時期,淡水是處犯人流放的地方,紅毛城也連帶成了一座廢城。直到清初,台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紅毛城再度成為淡水河口防禦要塞,只是,清軍對它無過多經營。清末英法聯軍之役後,淡水開港,英國人租借紅毛城作為英國領事館使用,並在主堡東側興建領事官邸,紅毛城再度熱絡起來,成為和各國人士交流的地方。
重要文物:1.熱蘭遮城日誌2.新港文書
主祀信仰:基督教俗稱天主教
環境:主要正面面向觀音山及淡水河是清同治年間英人增築,有閩南磚露臺、弧券拱、唭哩岸岩的雉堞及青石射口等。
配置格局:主堡內分為上下二層樓,內部採半圓筒形的穹窿結構建造,上下樓的穹窿方向相互垂直,讓主堡更加穩固。英國人進駐後,除了將尖形屋頂改成平台式,在東北及西南角位置增設角樓二處,二樓南側外也增建露台,露台上同樣設有雉堞及槍眼,居高臨下看守,以防止入侵者侵擾。最重要的是英國人將原先灰白色的紅毛城,粉刷成紅色的特色牆身。 紅毛城的歷史發展從原本的軍事用途逐漸轉化成領事辦公的場域,在建築空間的結構上,可以看到主堡建築依舊留有防衛功能的設計,建築內部為了辦公而增置的設備有文件焚化爐、保險庫、文件保險箱及壁爐等。當時英國領事擁有「領事裁判權」,在底樓設有四間牢房,用為在台灣犯罪的英國犯人的臨時拘留所,牢門上並設有送食口及窺孔。 英國領事館主要工作包括處理國際事務和照顧僑民,同時兼管海關稅務。自從淡水港貿易額大增後,英國商務拓展,領事館的業務於是日漸龐雜,其地位自然也更加重要,在 1878 年於紅毛城主堡東側增建領事官邸。
流派特色:紅毛城主堡的建築是一座歷經三百五十年左右的建築,前後經過西班牙、荷蘭、明鄭、清代以及英國等數次不同使用者之整修。經英國殖民後全貌大致為「小別莊」(bangalow)式樣,是維多利亞時期風格的洋樓。
出版者: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技術研發中心
日期:
創建時間:西元1644年
公告時間:721228
格式:
外觀形式:是以英國建築師設計、中國技師施工,領事館運用中國建材,紅磚樓、拱圈迴廊、斜屋頂和高台階卻成功地表現出典型的殖民地建築的特色。
主要構造材料:城堡的平面呈正方形,每邊長度約15.25公尺,約合50尺見方。牆壁非常堅實,厚度在1.9公尺至2公尺之間,約合6尺5寸,在台灣所有的古建築中,是獨一無二的厚牆。它是一種「外石內磚」的作法,亦即厚牆的外緣為石塊所砌,所用石塊似為淡水附近所產﹔而牆內緣則為紅磚所砌,磚石之間砌成凹凸勾丁,非常堅固
主要結構系統:以紅磚造的半圓筒形穹窿構造領事官邸
語言:
中文
範圍:
地號分區:淡水
地址:淡水鎮中正路28巷1號
管理權:
實體物件管理單位:台北縣政府
數位化物件管理單位: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技術研發中心

授權聯絡窗口

中國科技大學-文資中心
閻亞寧
(02)2931-3416#2407
alexyen@cute.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淡水紅毛城 -照片1
淡水紅毛城 -照片1
淡水紅毛城 -照片3
淡水紅毛城 -照片3
淡水紅毛城 -點雲檔4
淡水紅毛城 -點雲檔4
淡水紅毛城 -照片2
淡水紅毛城 -照片2
淡水紅毛城 -3D模型1
淡水紅毛城 -3D模型1
淡水紅毛城 -點雲檔1
淡水紅毛城 -點雲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