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農業技術合作

影帶名稱:台影新聞史料(2008數位化)342卷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詮釋資料識別碼:cca200101-nw-TFNF0054
影帶編號:TFN342
資料類型:
原件與否:重製╱轉拷
藏品層次:合集
著作者:
攝製: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主題與關鍵字:
主要主題:經濟建設
次要主題:農林漁牧鹽
描述:
民國51年~52年間,我農耕示範隊在非洲利比亞試種水稻成功及第2期非洲農業人員講習班學員在台學習種稻的過程。包括4單元。 (1)中非農業交流。 -民國52年2月,由中非技術合作計畫安排,第2批來台接受農業講習的非洲19國的48位農業青年,陸續抵台,在松山機場受到我國相關人員的歡迎。 -2月15日,非洲農業人員講習班第2期開訓暨我國派赴非洲農耕示範隊儲訓班第3期結業典禮,在台北三軍軍官俱樂部舉行。1百多位中非農業專家在技術合作之下,互相交流,共同肩負起開發非洲農業的艱巨任務。 -在中非技術合作之下,我國先後已組成4個農耕示範隊前往非洲的利比亞、賴比瑞亞、達荷美、和象牙海岸等國家,擔任種植水稻的技術性示範工作。 (2)我農耕示範隊在非洲利比亞成功試種水稻。 -利比亞簡介。利比亞在1951年12月24日正式獨立的聯合王國。該國位於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全國面積將近68萬平方英哩。人口只有109萬多人。除了地中海沿岸地區較為富庶之外,其餘大部份地區多屬高原地帶,或為無邊的沙漠,一切比較荒涼。 -非洲農業開發不易。非洲的稻米向來供不應求,以往非洲人曾邀請過美、德、英、日各國的農業專家到非洲去協助種植水稻,但是都失敗了。近年來非洲各國的政府官員不斷地來我國訪問考察,對我國農業進步,稻穀豐收,有深刻印象,進而要求合作,共同開發非洲農業。 -我農耕示範隊完成奇蹟使命。民國51年,當我國農耕示範隊抵達利比亞時,受到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我農耕示範隊雖然帶了部份的農業機械,但是他們的任務卻是非常艱巨。因為他們要把一片原來荒蕪的土地,開墾為良田,種出稻子。隊員們充分發揮中國人傳統勤勞、刻苦的精神,以智慧、雙手和豐富的經驗,將荒地闢為良田。示範隊的專家們著手勘察水源、闢劃良好的水利灌溉系統、整理好秧田、把稻種灑在苗床上,也播下非洲人的希望。當他們插秧時,很多非洲人圍在田邊好奇地參觀他們的工作。水稻生長期間還要不斷地除草,施肥,防止病蟲害。在隊員們小心照顧下稻子長成了,非洲人長久的願望實現了,當地居民自動地到田裏協助收割、打穀。中國農耕示範隊在非洲所創造的奇蹟,證明了在非洲土地是可以種植水稻的。 (3)非洲農業青年在台學習農技紀實。 -農業理論講習。52年2月底起,來台學習農業技術的非洲青年,在台中中興大學接受6個月的講習。他們研究的中心課題是水稻作物的學理和栽種實習。其次還研究台灣農業推廣、農會組織、農業貸款、興建設施的實際情況,做為回到非洲以後發展農業的借鏡。 -農技實習。非洲青年在台中農業改良場由專家們指導,從事種子試驗、各類農機操作,如:耕田機、抽水機、拉車機、織繩機、製籤機等等。此外,他們在農業改良場的試驗田裏,每人分配一塊土地,把課堂裏學到的有關水稻的知識運用在試驗田實習,親身體驗。 -收割成果。6月24日,水稻成熟了,48位非洲青年懷著興奮的心情在我國農業人員指導之下收割他們親手培育長成的稻子,這確實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 (4)結語。中國農耕示範隊實現了在非洲種稻的希望,而今非洲人又學會了自己種稻的方法,當他們學成回國以後,必將推廣水稻耕作,為非洲的民食而努力,為非洲的農業開展新的時代。(註:最後一段影片畫面自11'08"~12'19"和旁白內容不符。)
出版者:
台灣省電影製片廠
日期:
事件時間:1962~1963-06-24
實體典藏日期:2008-11-27
格式:
影帶格式:Digital Betacam
數量:1卷
所屬實體影帶全卷總長度:00:22:41
畫面比例:標準
系統:NTSC
色彩:彩色╱黑白
聲音系統:磁性╱Stereo
語言:
中文
範圍:
事件涵蓋空間:亞洲、非洲╱台灣、利比亞╱台北市、台中縣
管理權:
典藏國家:台灣
典藏單位: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使用限制:開放:允許授權使用

授權聯絡窗口

影視聽中心服務信箱及電話
service@tfai.org.tw
02-85228000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雲門」印象
「雲門」印象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補...
動員戡亂時期自由地區中央公職人員增補...
《鍾馗嫁妹》劇照004
《鍾馗嫁妹》劇照004
中文名稱:《大地之子》影片
中文名稱:《大地之子》影片
獨唱曲《青玉案》
獨唱曲《青玉案》
主要題名:台灣省議會省政總質詢
主要題名:台灣省議會省政總質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