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野 對決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0144066.xml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劉克襄
主題與關鍵字:
聯合副刊
描述:
職棒上半球季,打了三分之二,內行人不難瞧出,今年最好看的守備位置,繼續在中外野手的競逐。陳致遠、楊松弦和黃甘霖,再加上日益臻熟的曾華偉,這些快腿到底誰會是盜壘王,誰會是最佳的「中場」,遠比看他們的打擊率,更讓人感到亢奮。但還是得先談談這一位置有哪些微妙的打擊特色。中外野手火力或許強大,卻不是典型的大炮。他們因為速度快,爆發力強,在打擊時,往往排在第一排當先鋒,或者擔任第三排的自走炮居多。較少固定於四、五棒,做為清場者。也很少排在第六棒以後。如果出現這個打序,那就很尷尬了。過去的「棒球王子」廖敏雄,打擊難以穩定,常排到六棒之後,算是不合格的中外野手。反之,和廖敏雄同一期的陳該發,仍在金剛隊主打第四棒,更不正常,徒然印證了該隊無大炮。嚴格說來,我認為最好的中外野手,在打擊上,接近三成最符合水準,要不上壘率也要特別高。我們何妨看看這四人近年在職棒的成績,做為一個參考比較:中外野手 打擊率 上壘率 職棒經歷楊松弦 0.302 0.343 5年陳致遠 0.313 0.384 3年黃甘霖 0.291 0.360 6年曾華偉 0.279 0.337 2年簡單聊完打擊的特色,可得好好細談守備了。遼闊的中外野草皮,像是蒙古大草原,最適合快腿奔馳,展現自己不同於其他選手的特長。這也是一個很容易被英雄、偶像化的位置,類似游擊手。仔細回想早期台灣棒球的民族英雄,外野手名單裡最被喜愛的幾位,諸如李居明、林易增,乃至更早的謝明勇,有沒有想過他們鎮守的位置都是中外野。陳致遠和黃甘霖的超高人氣,自然也和這個位置的重要性有關。究其原因,除了鎮守全場最寬廣的場域。在外野的接球數上,平均亦比左右外野頻繁,相對地累積了國人最多的期盼情感。疆域廣闊下,這個人跑步的速度往往也得比其他外野更快。按常理,更應該是全隊跑得最快的人。同時,最好又具有一些領導能力和經驗,統合左右外野手,前後左右移動。畢竟,這也是一個最容易和其他野手守備位置重疊、相撞的位置。他必須更清楚知道,自己何時要搶球,以及讓位給隊友。這事說得容易,在緊要關頭時,總有某一程度的困難。當觀眾少,彼此接球時,大喊,「My ball」,還聽得見,快要碰撞時,有默契地即時閃身。但觀眾多時,像站在轟隆的火車旁,根本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很容易就搶撞一塊,球兒卻掉在一邊滾。一個好的外野手,更須有停、聽、看,判斷球的能力。當打擊者擊出那一剎,從飛來的高度和方向,他已經知道球往哪裡。除了讓旁邊的左右外野手瞭解狀況,他會快速抵達,再朝天空尋找球的位置。外野手若判斷力不足,我們常會看到,他一開始就仰頭看著天空,沒信心地追著球跑。結果,漏接了。有些不可能的高飛球漏接,最常在臨時替補上來的外野手身上出現,多半便是這種不忍卒睹的狀況。失誤的原因,除了判斷能力不夠外,外在的天候有時也佔很大因素,風向、光害、雨水,甚至氣壓,都是外野手漏接的重要原因。外野手可說是最常得和自然天候搏鬥的人,尤其是統轄領域最大的中外野。換言之,外野手遭遇的挑戰,跟釣魚一樣。不同場地,不同高度和天氣,飛過來的高飛球變化最大。一個外野手一定得特別先瞧旗桿,或者跟孩子時一樣,拔一根草,往上丟,判斷風往哪個方向吹。當你看到一個外野手在走Z字形,或者在最後一剎,以難看的姿勢接球,八成都是風向在搞鬼。還有,燈光的照明狀況,經常會出現致命的吸引力。過去,職棒常在中午時就開打,現在補賽時亦是。那時,外野手可得小心。高飛必死球,若因為逆光,看不見。那就會遭遇巖流島的悲劇結局,佐佐木小次郎被宮本武藏一刀斃命。相對於兩邊的外野手,中外野手也多了救火隊的責任。他必須隨時幫兩邊的外野補位。當球兒朝中間兩邊飛來時,他也得快速奔馳過去補位。就不知,現在的外野手,如何觀察打擊者,一邊調整自己的防守位置。以前,金龍少棒隊的總教練曾德銘,告訴我一個很棒的經驗。他說要注意打者的打擊姿勢。右打者採封閉式,前腳較靠近本壘板時,球多半會擊向右外野。如果採開放式打擊,前腳離本壘板較遠時,球多半會拉回,擊向左外野。一個好的中外野就必須隨時配合兩邊,積極地的左右移動。最好像一隻緊張的土撥鼠。繞著洞口邊緣,一邊吃草,一邊抬頭搖腦,深怕猛禽隨時來襲。洞口即守備位置,他不能慣性地站在已經被踩得凸裸的圓心中間。一位少棒教頭竟有此洞察,今日或許不覺得有何獨到,但當時的少棒教練卻少有如此見識者。可惜了,他卻是抑鬱不得志,球隊屢在全國大賽裡挫敗。在過去的金龍隊,我也未見過任何突出的中外野手。走筆到此,不禁想再談上個世紀末的鈴木一朗。鈴木一朗習慣守的是右外野手,速度亦不差。但他在歐力士隊時,為何不鎮守中外野呢?一來是習慣偏重安打的拘謹個性,並不適合領導統御。但更重要的是,那時歐力士的中外野有個谷佳知。此君是誰?讀者或許不熟悉,但日本球迷可是耳熟能詳。去年整個球季,歐力士戰績降到谷底,攻擊陣勢裡唯一讓人印象深刻的,可能就屬他的孤軍奮戰了。打擊.326、盜壘41(首次獲得盜壘王),已經成為足以代表太平洋聯盟的打者之一。當然,這也是中外野的必備條件。
出版者:
聯合報
日期:
2003-05-20
格式:
XML檔
來源:
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44066
語言:
中文
關聯: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http://ndap.dils.tku.edu.tw/
範圍:
Taiwan, ROC
管理權:
聯合報系

授權聯絡窗口

淡江大學 - 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
林信成
(02)2621-5656 # 3106
sclin@mail.tk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六教頭揮汗論爭霸
紅白明星對抗 兩隊名單出列:山根英俊...
象 獅 春風得意
雷公添巨炮 陽光照金臂
本土先發陣容逐漸成形:中華職棒九年,...
三隻象 月薪破20萬:陳義信2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