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三十一日繽紛版搶鮮推出張誌家「投出人生好球」的自傳,同一天聯合晚報也報導了日本西武隊將以破天荒的一億兩千萬(日圓)簽約金爭取他的效力。不過,我們還不知道,西武隊打算付給張誌家的年薪是多少?喜歡運動或喜歡觀看運動比賽的人,大概都知道美國有個職棒大聯盟 (major league base-ball)。回顧一下大聯盟球員的年薪決定史,還滿具趣味呢!一九七五年以前,大聯盟是依據本身規定的預約條款進行新秀選拔。新秀球員每次只能和具有選秀權的一支球隊進行談判,因此,預約條款有效地阻絕了各個球隊之間選秀的競爭。這種買方決定一切的市場模式,叫作獨買模式,我們可以料想得到:在此模式之下,一位球員的年薪和他對於球隊貢獻的收益相比,一定少了許多(球隊要有好球員帶來好看的比賽,才有豐沛的門票、轉播費、球場內販售零食等等的收入)。例如在六○年代末期,一位超級明星級的打擊手,平均年薪只有八萬六千美元,而他為球隊賺的收益有四十八萬美元。獨買市場剝削球員的局面在一九七五年宣告結束,預約條款也在仲裁之下解除。從此,各球隊之間展開了以高薪競相爭取明星球員的新局面。從一九七六年起,只要是單一球隊連續打球滿五年的球員,均可取得自由球員(free agents)的身分,可以把他們的球技賣給出價最高的球隊。球隊之間競爭的結果,球員的平均年薪由一九七五年的五萬三千美元,提升到一九八○年的十四萬六千美元,上漲百分之一百七十五。到一九八五年時,平均年薪更飆漲到三十六萬九千美元,足足上升了百分之七百。職棒大聯盟中代表所有球隊的最高負責人(commissioner),我們姑且以「老總」稱之。一九八四年推選出來的老總名叫彼德烏柏羅斯(Peter Ueberroth)。烏老總為大聯盟創造了一段有名的「勾結期」(The Collusion Era )。他在聚會上責備這些球東們,自從實施自由球員制度之後,就不會做生意了,完全忘了經營球隊的底線是要──賺錢。在一九八五年一次會議中,烏老總成功地說服了各球東,破天荒地把帳冊等公司書面資料相互傳閱,建立互信、互通訊息,把各球隊融合成一體,不再為了爭取明星球員而競相抬高出價。一九八六年,各球隊結束了連續八年的虧損,帳面上首度出現闊別已久的利潤。一九八七年,全體球員的平均年薪下降了百分之二,自由球員則下降了百分之十六,而球隊的利潤增加十倍,到達一億零三百萬美元。當然,這種球東之間的祕密勾結,招來了球員工會嚴厲的對抗與控告。結果球東敗訴,賠償了兩億八千萬美元。勾結期至一九八八年結束,烏老總失去尋求連任的興趣,球東們又回到競相出價的局面,球員的年薪再度回升。日本職棒情形與美國相似。我們預祝張誌家:能在西武隊爭取到與他高超球技價值相當的高額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