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小鎮上,有個世界聞名的棒球博物館,這個棒球的發源地,一棒引爆了全美的棒球文化,並擊出全球性的風潮,想一探美國棒球文化,就得從這個小縮影開始。■桂雅文╱報導●攝影今年四月底,我前往美國克里夫蘭市,參加美國博物館協會的第九十四屆年會,行前已從媒體報導,如「體育回顧展」、「那魯灣將認養高雄縣棒球場公園,成立台灣棒球名人堂」、「棒球文物收藏家」、「體育與藝術文化座談會」等,依稀感受到國內一股「體育」與「文化」結合的風氣,正逐漸醞釀成形。因此在會後,特別開車專程前往距克里夫蘭市六百五十公里的美國棒球名人堂與博物館(The National Baseball Hall of Fame and Museum)拜訪,希望知道的是,他們為什麼要蓋這樣一座博物館?裡面又都展示些什麼?圍繞敬意與回憶,層層歷史原地放送美國棒球名人堂與博物館是一棟三層樓的紅磚建築,位在古柏鎮唯一的主要街道 (Main Street)上,創建於一九三九年的六月十二日,今年剛好屆滿六十周年。她的創建宗旨是這樣的:「這是一個非營利事業的教育機構,透過收藏、保存、展示與詮釋各項功能,致力於培養大眾對棒球發展歷程及其對文化影響的認知和欣賞。同時,也為了向棒球史上具有卓越貢獻的人物,致上最敬之意。」展場樓地板面積約五百坪,第一層樓的主要展區為「棒球名人堂」,陳列超過兩百位美國棒球名人的浮雕銅像及事蹟簡歷,莊嚴肅穆,走過一遭,讓人不覺對這些為棒球投注一生心血的英雄人物,產生景仰之情,同一樓層的其他設施有「圖書館與檔案室」、「棒球史紀錄室」、「書店」、「賣店」等。二樓的主要展區為「棒球歷史走廊」,一萬件以上的文獻、實物、海報、模型,配合圖表、文字,以年代方式和美國社會重要事件交叉呈現,為觀眾提供了許多線索和話題。我看到許多父母在展品前指指點點,充滿興味的為子女講解,在孩子聆聽的眼神中,他們好像又回到當年為棒球癡迷的時光裡。對喜好棒球的美國觀眾來說,這裡恐怕不只是一座了解棒球史的博物館,同時也是一個緬懷兒時夢想和激情的地方。在這裡,塵封的記憶重新被喚回,觀眾所看到的不只是英雄的圖像,也重新找到了自己。二樓另設有一座「大看台劇場」,行經宛如球場的迂迴動線,旁邊陳列著一群與真人大小一般的棒球迷人物造形,生動刻畫出開賽前觀眾期待與激動的氣氛,走進這一座設計有如室外球場,可容納兩百人的劇場,一部只有短短十分鐘內的多媒體影片,配合舞台場景的組合變換,提綱契領地引導觀眾掃瞄過美國棒球的百年史,並解釋了在此設館的原因。結尾時,燈光全部關閉,劇場天花板的各個角落上繁星逐漸亮起,棒球史上超級巨星的圖像一一出現,營造出球員終於出場,全場掌聲雷動,比賽即將開始的氣勢,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三樓設有「棒球器材演化區」、「棒球名人卡收集區」、「棒球場地設施收藏區」等區,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百年來美國的棒球運動,從球場、採壘板、球棒、球衣、球帽等一系列硬軟體設施的演化改革,深入體會到棒球是如何深入美國社會,成為一種全國性的運動。在一本介紹古柏鎮的小冊上,有這樣的一段話:「除了大峽谷、自由女神像、迪士尼之外,如果沒有到古柏鎮一遊,就不算真正了解美國這個國家。」聽來很誇大吧?我剛開始時,也有這樣的想法。參觀至此,才體會到這段話並不誇張。同到棒球發源地還原棒球原始文化美國棒球名人堂與博物館,坐落在美國紐約州中部的古柏鎮(Cooperstown),是一座只有兩千五百人口的小鄉鎮。讀者或許會好奇的問:「為什麼在這麼小的一個鄉鎮蓋館呢?」既為研究而來,我就先奔到本館創立的第一項設施,也是全美唯一一座以棒球為主題的圖書館裡一探究竟。由於我的問題太多,引來主任親自協助,不一會兒,大桌上已為我堆滿了檔案資料與書籍,帶上白手套,小心翼翼翻閱一頁頁文獻。答案都在這裡了,故事大致是這樣的:一八三九年的某個下午,古柏鎮上有一位牧場主人名叫德博戴(Abner Doubleday),突發靈感發明了棒球這種遊戲,並且製造了全美的第一顆棒球(現為該館所珍藏)。一百年後,當美國棒球界想興建一座博物館,藉展藏棒球運動的各項重要人物事蹟、相關文獻紀錄、文物等,來紀念並推廣這項起源於美國本土,隨後逐漸風靡全美並流行於全球的「國家運動」時,很自然的就選上古柏鎮做為建館地點了。窮鄉僻壤的古柏鎮,位於風光明媚的奧斯歌湖畔,傳統居民多以農牧為生,晚近數十年來,逐漸轉型發展文化觀光事業,除了棒球名人堂外,還有農莊博物館、芬尼摩爾美術館、微光玻璃歌劇院、高爾夫球場等文化和休閒設施。但是,鎮上既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麥當勞或肯德基,刻意保留美國早期鄉鎮的建築景觀與生活風貌,整個城鎮的步調恬靜安適,居民純樸熱情,好像是一個時間凍結的地方,脫離惡俗的商業氣息和城市的喧囂,帶有獨特魅力,使你腳步不知不覺緩慢下來。無怪每年都能吸引近四十萬遊客前來,這個小城鎮的規畫兼顧了經濟發展和文化景觀保存,可說是社區成功轉型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