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藝術與國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0113298.xml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其南
主題與關鍵字:
文化
描述:
藝術與體育或觀光遊憩事業,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很不搭調的領域,事實上,在有些歐洲或美洲的國家這幾樣工作往往可以合起來成為單一的中央部會。尤其是那些較小的國家。隨著現代主義思想的退潮,過去一直把文化藝術侷限在精緻領域,甚至從市民日常生活中抽離的美學理念,已經逐漸受到挑戰,這也是文化研究和後現代主義崛起的背景。在實際的發生情況中,文化藝術與體育和遊憩有不可分的內在關係,一場奧林匹克運動會,可以說是這三者的整合呈現。一個旅遊事業或運動會不受重視的國家,要寄望文化藝術發展一枝獨秀,也未見過。從另一方面來看,文化藝術的普及過程也與體育運動有相當大的雷同性。在台灣的各項運動中,最為蓬勃、最有基礎的恐怕要算棒球了。它是目前唯一可以支持近十個職業團隊的運動,全台各縣市普遍發展,不同年齡階層不會親自下場也能在旁觀賞。如果能夠再健全一些也就可以成為全民運動了。對許多展演藝術工作者而言,這的確是令人羨慕的願景。可是很少人會去思考台灣棒球運動一路發展過來的一些關鍵因素。三十年前台東紅葉少棒球隊一舉成名,緊接著中華少棒代表隊征戰日本、美國,連年獲得世界盃冠軍。接著青少棒、青棒也銜接上來,最後中華成棒隊也擠入世界排名,雖然還遠不如青少棒之世界排名。在這過程中台灣的棒球人口也隨之擴散,終於達到足以支持職棒活動的自足市場。這中間有一段過程常常被忽略或遺忘了。那就是,早期我們常常以集中全國各青少年棒球隊的精英組成全國代表隊,把其他各國代表隊打得落花流水,直到有一天美國人起來抗議,說我們的代表隊不應是全國性的,強迫台灣回到由以特定社區或地方代表隊做為國際參賽隊伍。台灣的棒球運動就這樣被美國人硬是把它「社區化」和「地方化」了。但結果是台灣的棒球人口越來越多,代表隊越來越繁衍,水準也跟著提升了起來。事實上,今天職棒的基礎完全是過去棒球運動社區化和地方化的結果。即使藝術活動與體育運動有這個或那個不同,但發展的機制是大同小異的。我們不太相信任何一種藝文活動只能靠少數精英藝術家或團隊就可以獨撐起來。甚至我們可以說,所有的展演團隊和藝術家都是地方性的,讓我們忘記所謂「國家的」、「全國性」的、或「國家代表」的傳統意識吧!如果有這樣的標準,那也是從地方來的。「地方」可以是一個「區域」,像宜蘭的蘭陽舞蹈團和蘭陽戲劇團,「地方」也可以是一個「城市」,像新竹市的「玉米田」或是台南市的「媚登峰」。台北市當然也是一個「地方」,只是它的「地方性」、「地方感」或「地方認同」並不那麼確實。台北市是一個抽象、漂浮的空間,是典型的不著地的流動空間,是一個不確定的「城市」意象,如果要讓它定著下來,人們就需要進一步「地方化」,告訴我們是在台北市的那一個區或那一個點。一個沒有地方識別性的團隊,它的歸屬在那裡?在一個全球化趨勢逐漸消滅國界意識的前提下,在國際間的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所謂「國家文化」或「民族藝術」已慢慢失去其識別性,所有的資訊和互動主體開始下降到城市、地方、族裔、社團或性別的層次。多元化、多樣化、國際化、分殊化的文化現象,使得一個統合性、主導性、代表性的國家文化意識和認同,越來越不可能。不只在文化方面,即使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以國家或中央為主體的思考模式和控制力不斷受到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夾擊與稀釋,進而喪失過去擁有的大部分功能。至少在文化藝術的領域,已顯示出: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即是民族國家的終結,也是地方時代的崛起,地方才是全球化的單位。(本文作者為文化研究學者)
出版者:
聯合報
日期:
1999-08-03
格式:
XML檔
來源:
http://ndap.dils.tku.edu.tw:8080/ndap/querynews2.jsp?id=113298
語言:
中文
關聯:
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台灣棒球運動珍貴新聞檔案數位資料館 http://ndap.dils.tku.edu.tw/
範圍:
Taiwan, ROC
管理權:
聯合報系

授權聯絡窗口

淡江大學 - 資訊與圖書館學研究所
林信成
(02)2621-5656 # 3106
sclin@mail.tk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金門實在偉大 馬山前哨喊話:小國手們...
蔣夫人勉棒隊小國手 將來為國作更大貢...
七虎隊今出師 鍾部長昨授旗:每位小國...
中小學特殊優良教師 教育廳核定四十五...
棒球季 在形成中
職棒洋將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