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依地點分類
台北市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依建築樣式分類
廟宇建築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建築
台灣建築史
不分類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科會數位典藏應用服務分項計畫-數位加值資源整合平台
公開徵選計畫
臺灣建築史
陳德星堂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建築
描述:
簡介:台北地區陳氏大宗祠,原在城內,1912年由陳應彬重建,有一柱雙龍的石柱,為台灣首見。
建築樣式:廟宇建築
陳德星堂為臺北地區陳氏大宗祠,清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原建於臺北城內文武街文廟之東,甲午戰後日軍進佔臺北,此祠被徵用為武德殿,乃暫移祖先牌位於宗親陳瑞星處奉祀。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日人擬建臺灣總督府,需用此祠堂地,乃以大稻埕下奎府町(即今堂址)之陸軍用地互換,而由陳氏族人鳩資,於民國元年興工建廟,越二年竣工。 此祠建築出自臺北名匠陳應彬之手,故頗富特色,如龍柱為臺灣省首見之「一柱雙龍」,屋頂採硬山與歇山結合之重簷式,民間俗稱太子樓,有清末民初祠廟建築華麗精細之風格。 正殿內部尚存完整的神龕與供桌,其錫製祭具亦精美,實不可多得,陳德星堂為維護古蹟,保存文化,投下不少心力令人敬佩。
一、所具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紀念或其他學術價值: 在紀念性上,陳德星堂原為掌教仰山、學海兩書院的舉人陳維英,因見陳姓族人來台開疆拓土,卻無以慎終追遠的宗祠,乃開始在自宅供奉陳姓祖先,其後發展為陳氏族廟,目前為海外陳姓華僑的精神寄託所在。 在藝術上,此祠出於名師陳應彬之手,頗富特色,如龍柱為台灣首見之「一柱雙龍」,屋頂採硬山及歇山重簷式等,具有清末民初祠廟之華麗精細風格,至為珍貴,值得善加保存。 二、時代之遠近: 原有的陳氏家廟建於清光緒十八年(西元1892年),位於台北城內文武街。現存的陳德星堂則建於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 三、與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 陳德星堂原在城內文武街,乙未割台後日軍曾徵用此祠為武德殿。大正元年(西元1912年),日人擬建台灣總督府,家廟被迫拆除,在陳姓族人不斷奔走陳情之下,終於獲得撥用當時大稻埕下奎府町陸軍用地作為祖堂新址。如今除各縣市族人定期祭祀外,海外族人每年亦自僑居地回國祭祖。 四、表現各時代之特色、技術、流派或地方之特色: 陳德星堂為當代大師陳應彬之作品,表現出其細緻華麗的清末民初建築特色。前殿為歇山重簷式屋頂,正殿為硬山頂,室內空間感覺十分寬敞,各種彩繪泥塑皆較早期廟宇繁複精美。 五、數量之多寡: 現有之祠廟類古蹟中有十九處屬於宗祠祠堂。 六、保存之情況: 由於作為幼稚園使用,故平常即十分注重管理維護,保存良好。 七、規模之大小: 本建築為兩殿兩廊兩護龍形式,通寬七開間。 八、附近之環境: 陳德星堂位於蓬萊國小南側,坐東朝西,前院寬闊。正前方有照壁與對側街屋隔離。左前方置山門,面朝車水馬龍的平陽街,為總出入口。
日期:
年代:1912
古蹟公告日期:民國74年8月19日
來源:
數位檔案來源: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http://www.dm.ncyu.edu.tw/
範圍:
行政區域:台北市
地理位置:台北市大同區寧夏路27號
管理權:
行政院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 臺灣建築史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嘉義大學
授權聯絡窗口
陳嘉文老師
05-2717860
jwchen@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912)。[陳德星堂]。《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a/fc.html(2012/07/1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f/ea/fc.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臺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府
陸軍用地
臺灣建築
下奎府町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芝山岩遺址
道東書院
摘星山莊
聖王廟
中港慈裕宮
台南天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