轆轤錐(鑽洞器)

族語名稱:Lailai

英文名稱:Implement for Drilling

轆轤錐(鑽洞器)族語名稱:Lailai英文名稱:Implement for Drilling
轆轤錐(鑽洞器)族語名稱:Lailai英文名稱:Implement for Drilling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登錄號:2202.00
編目號:AT2202
資料類型:
生產工具
主題與關鍵字:
生產工具(鑽洞)
所屬族群:布農族
所屬亞群:巒社群
所屬社名:大分社
描述:
主要材質:木
次要材質:皮
顏色:咖啡色
紋飾:無
功能:鑽孔
使用方法/時機:將鑽洞器置於欲鑽洞之處,先扭轉橫板,使左右兩邊繫繩扭攀在中心軸上端,橫板同時也往上提至中心軸上端。操作時,雙手各握橫板一側,若橫板向下降往葷狀主體的中心處時,若中心軸反時鐘方向轉,軸上呈S方向扭轉的繫繩城Z方向扭轉。若中心軸逆時鐘方向,則反之亦然。軸底鑽針會配合橫板向下降扭轉牽動繫繩的動作,而達到鑽洞。當中心軸轉動鑿洞時,厚實的葷狀木頭,則有助於穩定重心(徐瀛洲、徐韶仁,1994: 217)。
製作技術:砍削
風格特色:葷狀的厚實木頭主體,在其中心處鑿一方洞,貫穿一支木棍作為中心軸,其三分之二為長截圓棍在葷狀主體之上,頂端處鑿有一洞,三分之一短截方棍在葷狀主體之下,底面插有一支鐵鑽針。另外,製一塊中間寬幅,兩側長較窄的橫板,在寬幅處鑿一直徑略大於中心軸的圓洞,橫板兩側則側削,以便繫繩。再將橫板自圓洞套進葷狀木頭的圓棍中心軸上,取兩條並列的繫繩,自橫板一端綁緊,然後貫穿中心軸頂端的鑿洞,與橫板另一端銜繫,使橫板與中心軸呈正三角形連接(徐瀛洲、徐韶仁,1994: 216-217)。
文化意義:鑽洞器是應用在各種木質、石質、金屬等物的鑿洞工具,例如補鍋、建屋、製髮簪等時使用之(徐瀛洲、徐韶仁,1994: 216-217)。
取得方式:接收
狀況評等:尚可
格式:
1個
長(mm):315
徑(mm):109
淨重:303
來源:
國立臺灣博物館原住民文物數位典藏計畫網站
範圍:
花蓮縣卓溪鄉
管理權:
典藏單位、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管理組
主持人:李子寧、助理:周若詩
(02)23822699 ext.610、(02)23822699 ext.614
tnli@ntm.gov.tw、cm_assistB@ntm.gov.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糧筒(989.1)
中文名:糧筒(989.1)
標本名稱:單幹平弓
標本名稱:單幹平弓
背負袋(背負袋)
背負袋(背負袋)
番衣(男子無袖長衣)
番衣(男子無袖長衣)
中文名:籐籃(1201)
中文名:籐籃(1201)
標本名稱:籠
標本名稱: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