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油桐

其他名稱:桐子(《本草綱目》),桐油樹子(《嶺南採藥錄》),高桐子、油桐果、三年桐、五年桐、嬰子桐。

名稱:油桐其他名稱:桐子(《本草綱目》),桐油樹子(《嶺南採藥錄》),高桐子、油桐果、三年桐、五年桐、嬰子桐。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主題與關鍵字:
有毒植物
描述:
植物原始性質:為大戟科油桐屬植物油桐的種子。油桐 Aluerites fordii Hemsi,落葉喬木,高可達10 m,直徑30 cm,分枝伸展成扁平的樹冠。主根大而長。樹皮平滑,灰色,小枝粗壯,幼時稍被長柔毛,葉痕明顯。葉互生,革質,卵狀心臟形,長8~20cm,寬6~1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緣,不裂或有時3淺裂,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初時疏生微毛,沿脈較密,後漸脫游,背而巒被微柔毛。葉柄長5~10cm,頂端有紅紫色2腺體。花先葉開放,白而略紅色,為頂生聚傘花序;花單性,雌雄同株,萼片2~3裂,綠色,具細
內含物:種子含46%脂肪油(桐油),主要成分為桐酸(Eleostearic acid)、異桐酸(Isoeleostearic acid)及油酸的甘油脂。
毒性:有毒成分為桐酸,對胃腸道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引起惡心、嘔吐和腹瀉。吸收入血後經腎臟排洩,故可損害腎臟引起腎病。此外,亦可損害肝、脾及神經,尤其對肝病患者,可使其症狀加重,肝功能情況惡化。
含毒部位:種子。
中毒之醫療:中毒原因及表現:桐油的色、味與常用的植物油相似,所以易於誤食而中毒。誤食純桐油可造成急性中毒;若食用油中混有桐油,多次食用即可引起亞急性中毒。兒童誤食油桐子,亦可致急性毒。急性中毒表現為頭昏、眩暈、惡心、嘔吐、劇烈腹痛、腹瀉、口渴、脫水,重則有血水便,四肢抽搐,喉肌痙攣,呼吸短促,可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手足及口唇麻木,終至虛脫昏迷而死。亞急性中毒一般胃腸道症狀輕,常在食用期間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下飯不適及燒灼感、腹瀉。胃腸道症狀持續3~41天(平均15天)後,出現全身症狀,包括乏力、兩下肢水腫並
範圍:
生於較低的山坡、山麓和溝旁;多栽培。分布於陝西、四川、江蘇、湖北、安徽、湖南、浙江、河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台灣全省山區及山麓。
管理權: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學系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