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漢人總類
私家文書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
政治社會
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第十章:臺灣人的喉舌-臺灣民報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清華大學
圖書館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數位資料館」之建置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案卷名:第十章:臺灣人的喉舌-臺灣民報
件名:第六節:發行日刊《臺灣新民報》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號:NTHU-LIB-001-010100100006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文稿;媒體類型:紙本
描述層次:件層級
著作者:
葉榮鐘 著
主題與關鍵字: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新民報》
第一段關鍵字:昭和金融大恐慌
第一段關鍵字:林獻堂
第一段關鍵字:吳三連
第一段關鍵字:《大阪每日新聞》
第一段關鍵字:楊肇嘉
第二段關鍵字:《臺灣新民報》
第二段關鍵字:祖國事件
第二段關鍵字:林獻堂
第二段關鍵字:荻洲參謀長
第二段關鍵字:地圖事件
第二段關鍵字:林呈祿
第二段關鍵字:石垣倉治
第二段關鍵字:吳三連
第二段關鍵字:羅萬�`
第二段關鍵字:《臺灣日日新報》
描述:
第一段範圍與摘要:《臺灣新民報》在民國21年(西元1932年)4月15日發行日刊第一號,其過程之艱辛可由兩方面來說:(一)資金的籌集:雖有資金額三十萬圓,但成立之際股款只需繳交面額的四分之一,實收七萬五千元。此筆款項除舊《民報》負債之外,還得承擔自民國18年(西元1929年)1月13日成立以來的赤字消耗,此外時承「昭和金融大恐慌」之後,臺灣經濟界瘡痍未癒,《新民報》的股東均是地主階級,受影響最大。(二)印刷工廠的建設:週刊時代只要將稿件交給印刷廠排印便能了事,但發行日刊則得自營印刷工廠,而《新民報》最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此一問題最後透過吳三連的關係,請《大阪每日新聞》派人來臺指導才獲得解決。楊肇嘉於回憶錄〈臺灣新民報小史〉中提及,當時《新民報》記者是薈集臺灣知識分子的精銳,後來雖然離開報界,卻仍對臺灣社會有很多貢獻,此言並非溢美。
第二段範圍與摘要:民國26年(西元1937年)七七事變勃發之際,中國受日本侵略,臺灣雖無重大戰火波及,精神上的苦痛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臺灣軍部欲肅清臺灣的民族運動,首先在民國25年(西元1936年)由參謀長荻洲掀起「祖國事件」,以林獻堂為對象,用以警戒臺灣人民。此後因臺灣一切民族運動至此時期已消滅殆盡,大部分鬥士均集中在新民報社,故臺灣軍部遂箭頭指向《臺灣新民報》。(一)地圖事件的顛末:報社逢年過節都有送贈品給訂戶的風氣,民國26年(西元1937年)元旦,民報社挟贈讀者一幅世界地圖,但圖上卻把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同用粉紅色,日本則用黃色表示,這樣的色彩區別顯然意指朝鮮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此紕漏被發覺後當局並無太大動作,卻立即通知《臺灣新民報》編輯負責人,勅令收回贈品並出具悔過書了事。此乃因地圖是購自大阪的出版商而非報社自印,故當局避重就輕迅速處置,以免軍部出面干涉並授人以柄。當時軍部雖有意針對報社作出不法行為,但是在總督府牽制下,終未遂其願。(二)被迫廢止漢文版:民國26年(西元1937年)1月11日林獻堂日記記載廢漢文版情勢,荻洲參謀長逼《新民報》主筆林呈祿、事務羅萬俥禁止刊載漢文。羅萬俥當此艱難之局欲迎石垣倉治為社長,吳三連卻提出三點反對意見,以財政無力支聘社長、石垣與軍部向來不睦,又石垣為伊澤系人物恐遭致反感加以陳述。漢文版一事幾經波折,最後以臺灣人佔大多數讀者為由,延遲於同年6月1日廢止。民國30年(西元1941年)12月16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徵兵制兵源須從農村抽調,但農村百姓多半不識日文,報紙漢文欄又早已廢止,至此軍部乃深悔廢止漢文版之不智。(三)待遇菲薄社員枵腹從公:《臺灣新民報》擁有三十萬的資金,在當時雖不能稱為雄厚,但比起一般企業來並不遜色,其經營不善的原因有幾點先天的缺陷:(一)日人的歧視:日系報紙屬於官營機構可享政府優厚的津貼,且在金融業務廣告上佔盡優勢。(二)島內商業廣告甚少:金融經濟權操控在日人手中,且臺人對新聞廣告少有認識,故拿不到像樣的廣告。(三)日本國內來的廣告雖不歧視《新民報》,但價錢仍有差別,乃因廣告價錢是依報紙份數計算,《臺灣新民報》歷史較淺、浮動性的贈閱數量多,造成同樣版位的廣告收入卻不及《臺灣日日新報》的三分之二。民國26年(西元1937年)《新民報》發行日刊滿五週年,報份突破五萬大關,但年廣告收入卻不及《臺灣日日新報》三分之一,而報紙成本原就超過報費,故報社若無廣告費的挹注,經營不但沒有盈餘,連收支平衡都有問題。《新民報》的記者都是大學畢業又經過嚴格考試及格入社的菁英,初任的俸給比起女中畢業的國校女教員猶有遜色,但報社人員卻因受民族意識與對日系三報競爭的心理所驅策,個個幹勁十足。民國27年黃朝清就任營業局長,為改善年年虧損的狀況,將社員一律減俸兩成,社員生活更趨窘迫,但員工不但無人反對且更加埋頭苦幹,究其原因,除民族精神支持外更有領導者的感化。常務董事兼總經理羅萬俥為報社每月花費的交際費從未受到報社補貼,這種掏自己腰包為同胞做事的行為,已是當時民族運動領袖人物共通的作風。
版本:手稿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日期:
1970/03/11
格式:
實體描述—數量:1 筆
範圍:
1970/03/11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使用限制:開放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葉榮鐘 著(1970/03/11)。[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5c/7f.html(2015/02/26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5c/7f.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太平洋戰爭
臺灣新民報
臺灣民報
收支平衡
民族運動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