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漢人總類
私家文書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
政治社會
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第十章:臺灣人的喉舌-臺灣民報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清華大學
圖書館
「葉榮鐘全集、文書及文庫數位資料館」之建置
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
案卷名:第十章:臺灣人的喉舌-臺灣民報
件名:[臺灣人的喉舌─臺灣民報]導言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號:NTHU-LIB-001-010100100000
資料類型:
資料類型:文稿;媒體類型:紙本
描述層次:件層級
著作者:
葉榮鐘 著
主題與關鍵字: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民報》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新報》
第一段關鍵字:六三法
第一段關鍵字:蔡惠如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文化協會
第一段關鍵字:文協
第一段關鍵字:白話文
第一段關鍵字:中國五四運動
第一段關鍵字: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第一段關鍵字:讀報社
描述:
第一段範圍與摘要:《臺灣民報》自民國9年(西元1920年)7月16日發行月刊雜誌《臺灣青年》開始,經《臺灣》、《臺灣民報》、《臺灣新民報》至民國33(西元1944年)3月27日,以《興南新聞》名義被迫與其他報紙合併為《臺灣新報》止,其長達廿五年光輝的歷史,不僅先於六三法撤廢運動,且發刊時間持續至光復前一年才結束。《臺灣民報》做為言論與宣傳機關的雙重身分,使其成為東京留學生推動民族運動的最有力武器,但在籌辦之初卻因資金問題坐困愁城,最後由蔡惠如慷慨解囊解決此一難題。《臺灣青年》與其後發行的《臺灣》雜誌由東京輸入臺灣時,需受嚴格檢閱,資金又短絀,故僅有少數智識階級和醫專學生得以接觸,此情狀直到《臺灣民報》發刊後,才得到改善並真正對臺灣民眾發生啟蒙與領導作用。民國12(西元1923年)年4月15日,《臺灣民報》發行半月刊第一號,至民國21年(西元1932年)4月15日發行《臺灣新民報》日刊為止共計九年,由半月刊到日刊,對臺灣社會建樹頗多,除了作為臺灣人民的喉舌,指責總督府惡政外,針對日人對臺人的歧視與曲解亦予以糾正。此外對臺人的思想、文化啟蒙也有極大幫助:第一是白話文的輸入和應用,為其最大功績。第二是與中國五四運動的接軌,使得臺灣智識分子得到祖國五四後民族精神的鼓勵與影響,此一「文化的歸宗」對臺灣民族運動的意義重大,可視為五四臺灣版。《臺灣新民報》最大特色是報導重於評論,且能站在臺人觀點糾正日系各報歪曲事實真相的言論,但在改為《興南新聞》後,於「非常時」的壓力下幾乎無法堅守臺人立場。民國9年(西元1920年)至民國20年(西元1931年)間,是臺人由民族自覺進入民族解放運動的實踐期,不僅民意高揚,也是民族運動、臺灣議會、臺灣文化協會三方,團結一致,確立統一戰線的時期。《臺灣民報》日刊發行之後,在文協分裂、臺灣民眾黨遭禁後思想紛亂的局面中承受言論壓力,並能堅守臺人立場實屬可貴。官憲對《臺灣民報》的檢閱極盡挑剔苛索之能事,一般商民亦視《臺灣民報》如洪水猛獸。臺灣民眾訂報則受警察干涉監視,因此文協便領導各地創辦「讀報社」,目的即希望民眾擁有自由閱讀的權利。
版本:手稿
來源:葉榮鐘家屬捐贈
保存狀況:良
日期:
1970/03/11
格式:
實體描述—數量:1 筆
範圍:
1970/03/11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
使用限制:開放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葉榮鐘 著(1970/03/11)。[副系列名:台灣近代民族運動史]。《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5c/7b.html(2015/02/26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29/5c/7b.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臺灣民眾黨
臺灣新民報
臺灣民報
臺灣議會
興南新聞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