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名稱:陶甑

標本名稱:陶甑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標本編號:257
原登錄編號:257
著作者:
採集者:伊能嘉矩
捐贈出售者:伊能嘉矩
主題與關鍵字:
相關族群:P01
描述:
材質:陶器
製作技術:其他/燒製
功能:日常用具/ 飲食用具
標本說明:陶甑雖然也是蒸食器,但其形式和木甑不同,用途也略有差異。陶甑多呈雙罐形;由於陶質可以直接置於火上燃燒,因此下罐直接注入水加熱,上罐隔籐編墊放置食物;使用時將陶甑放在地上堆的三塊立石而成的灶上;利用下罐水沸後上昇的蒸氣,將上罐的食物蒸熟。通常多用來蒸米粟成飯。 平埔各族中,目前僅知宜蘭地區的噶瑪蘭使用陶甑。據伊能分析這可能是較晚受到鄰近阿美族陶甑的影響;但其製作又融合噶瑪蘭原有的製陶技術傳統,因此形成風格不同的陶甑器型。由1896年伊能至宜蘭地區的調查得知,噶瑪蘭人製陶方法為「先將扁平圓形土塊置於板上,再製作與土器相同的木型;將木型置於土塊上用土整個包住,再以木片在土器外擦拭使之平滑。之後將陶器和木型一起放在枯草堆中燃燒」。由於製陶技術在噶瑪蘭並不普遍,僅有少數男子能夠操作,因此陶器的使用在伊能調查時早已衰落,僅在倉庫角落還可看到幾件廢棄的遺留物(伊能1897,東人132:213)。 本件陶甑呈赤褐色,外緣因燒煮而微黑。甑身為葫蘆形,由上下兩個陶罐相疊接合中間開口而成,伊能也稱之為『複形陶罐』。二罐皆呈寰底、鼓腹、縮口、外翻唇的典型噶瑪蘭陶罐『toonos』特徵;器型與淡水地區所稱的『木扣』(vakao)也極為相似。甑上層的罐底穿有一直徑約2.5公分的氣孔。甑身外壁密佈以拍印法形成的凸起直線紋和斜方格紋。由於本件陶甑太過殘破,其形式全貌僅能根據田代安定在宜蘭辛仔罕社採集的另一件陶甑加以復原(伊能1897,東人132:214)。
日期:
入藏時間:1929年
來源:
國立臺灣大學(http://www.darc.ntu.edu.tw)
關聯:
相關文獻:李亦園,1954,記本系所藏平埔各族器用標本,考古人類學刊3:51-57; 伊能嘉矩,1897,台灣通信(第14回)宜蘭地方?於??平埔蕃?土器,台灣通信,東京人類學會雜誌第百參拾貳號:213-221; 李亦園等,1962,馬太安阿美族的陶器,民族所專刊甲種第二號:253-288
管理權: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電話:02-3366-9847
傳真:02-3366-9846
E-MAIL:darc@nt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標本名稱:木雕屋板
標本名稱:木雕屋板
標本名稱:陶甑
標本名稱:陶甑
中文名稱:木雕簷椼(編目號:AT28...
中文名稱:木雕簷椼(編目號:AT28...
標本名稱:木雕屋柱
標本名稱:木雕屋柱
標本名稱:織布工具
標本名稱:織布工具
中文名稱:木雕板(編目號:AT188...
中文名稱:木雕板(編目號:AT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