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國五十七年,本省國民小學畢業生有多少人?在所有畢業生中升學國民中學者有多少人?佔所有國民小學畢業生的比率是多少?不升學國民中學者有多少人?佔所有國民小學畢業生的比率是多少?不升學的理由何在?究竟政府對此有沒有補救的辦法?二、自政府實施國民小學免試升學國民中學的結果,國小的教學情緒日趨降低,國民中學的惡補已有所聞,究竟政府有沒有補救的辦法?三、究竟政府有沒有制訂教育行政人員遴用辦法及標準,以提高教育行政人員的素質的計劃?四、義務教育,應免納學費,其貧苦者,由政府供給書籍,所謂免納學費,是指免負擔任何費用的意思,但現在教育當局卻以『巧立名目』的方法,征收學費,未知政府作何感想?五、教育,應與社會的需要相配合,更應與經濟建設的需要密切配合,試問教育當局,本省在今後五年內的每一年,本省在鋼鐵工業、製鋁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肥料工業、紡織工業、電子工業、木材工業、皮革工業、及造紙工業等方面所需要的高、中、下級技術以及管理人員,技工以及半技工等各需要多少人?其教育的計劃是如何?六、國民中學聘用教員,大多講金錢論關係,對於此種現象,教育當局究竟如何處理?是不是已研訂補救與改善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