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題名:苦楝

染料名稱:苦楝枝葉

學名:MeliaazedarachLinn.

別名:苦苓、楝樹、紫花樹、旃檀、森樹、金鈐子

主要題名:苦楝染料名稱:苦楝枝葉學名:MeliaazedarachLinn.別名:苦苓、楝樹、紫花樹、旃檀、森樹、金鈐子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Art_workID:cca100067-ac-9570127198_0193-0001
主題與關鍵字:
屬名:楝科楝屬
描述:
生長季節:春、夏、秋、冬
用途:行道樹、庭園樹、藥用
染料使用部位:枝葉
植物生態:苦楝為落葉性大喬木,高約15-20公尺,樹皮為暗褐色,有淺縱裂,老枝帶紫褐色,幼枝被星狀毛。葉為2-3回奇數羽狀複葉,對生或互生,有小葉3-4對,長卵形至披針形,長約3-7公分,寬約2-3公分,先端漸尖,基部不對稱,邊緣有鈍鋸齒。春天新葉剛長出時開花,圓錐花序,腋生,花紫色或淡紫分,花萼5裂,花瓣5枚,花有特殊的芳香。核果球形或卵形,長約2-3公分,生綠熟黃,子房六室,每室有一枚種子。春季開花,秋季果熟。
相關歷史記載:《本草綱目》載有「……楝葉可以練物,故謂之楝。其子如小鈴,熟則黃色如金鈴,象形也。……宏景曰:處處有之,俗人五月五日取葉佩之,云辟惡也。恭曰:此有雌雄兩種,雄者無子,根赤有毒,服之使人吐不能止,時有至死者;雌者有子,根白微毒,入藥當用雌者。……木高丈餘,葉密如槐而,三、四月開花,紅紫色,芬香滿庭,實如彈丸,生青熟黃,二十月采之,根采無時。……楝長甚速,三五年即可作?。……」書中所說的練物應該是指生絲的精練去膠作用,其餘記述的功用,多為醫藥及建材用途。清代所編的《諸羅縣志》、《淡水廳志》及《彰化縣志》皆有提到苦楝,然而記載的內容不出《本草綱目》記述的範圍。《台灣通史》載有「楝俗稱苦楝,以子苦也,晚春開花,朵小色絳,一穗數十朵,植之易長,材可製器。」日人山崎青樹所著的《草木染染料植物圖鑑》中即列有「旃檀」一種,日名「旃檀」即苦楝,台灣低海拔處處可見,實為極方便取得的染料植物。
註腳:小時候,我們的園子裡長了幾棵苦苓,材子裡的小路上也到處可見它的身影,每到夏天,大夥兒總是採著一堆苦苓子當子彈,用小竹管和竹筷子做空氣槍,就這樣你追我跑地打起野戰遊戲來。後,我們才知道苦苓又叫苦楝,它是一種生長速度很快的建材,我們家的床板和衣箱都是用苦楝做成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後來村裡的苦楝變少,村民園子裡的楝樹也都不再保留,馬路邊的野生楝樹也不斷消失,現在回想起來,這應該和?安合板的興起有莫大的關係。數年前,我看日本人用苦楝葉染出漂亮的顏色,就常想起小時候在楝樹下遊戲的歡樂情景,那種對兒時故鄉的記憶,不斷催促著我們去採集試染,染完後,才發現我們染的顏色和日本人染的有些差別,我想這可能因植物生長條件或不同季節所造成的差異吧!1.採集生鮮的枝葉,並以菜刀將它切成細段,加入適量清水,於不鏽鋼鍋中的煎煮萃取色素,萃取時間為水沸後三十分,共萃取兩回。2.萃取後的染液經細網過濾後,調和在一起作染浴。3.被染物先浸透清水,擰乾、打鬆後投入染浴中升溫染色,煮染的時間約為染液煮沸後半小時。4.取出被染物,擰乾後進行媒染半小時。5.經媒染後的被染物再入原染浴中染色半小時。6.煮染之後,取出被染物水洗、晾乾而成。7.注意事項:苦楝煎煮後,染液中會有綠色的泥狀沈澱,這是正常的現象,不必將泥狀物倒掉,只要染時不停地攪動,就可以染出均勻的顏色來。8.苦楝染色在絲布與棉布的呈色非常相似,但在絲布上顯得要飽和一些。無媒染和鋁、錫媒染皆呈帶綠的土黃色,而石灰媒染則為略帶橙味的土黃色,銅媒染呈帶綠味的黃褐色,鐵媒染在絲布呈深灰調重的綠褐色,在棉布呈略帶紫味的深灰色。
範圍:
本地分佈:台灣全境平野至低海拔山區常見 台北縣市,宜蘭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市,屏東縣
世界分佈:中國華南、印度、日本、珫球、韓國、緬甸、錫蘭、南歐、東非、美國
管理權:
典藏國家:中華民國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本數位作品授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存檔及網際網路永久非商業性使用。
原件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典藏,本數位作品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