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題名:桑

染料名稱:桑樹枝葉

學名:MoursalbaL.或MorusaustralisPoir

別名:蠶仔樹、雞桑、桑白、鹽桑仔、桑材

主要題名:桑染料名稱:桑樹枝葉學名:MoursalbaL.或MorusaustralisPoir別名:蠶仔樹、雞桑、桑白、鹽桑仔、桑材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Art_workID:cca100067-ac-9570127198_0164-0001
主題與關鍵字:
屬名:桑科桑屬
描述:
生長季節:春、夏、秋、冬
用途:葉片養蠶、果實可生吃或製蜜餞及果醬、枝葉可煮成清涼飲料、全株可藥用
染料使用部位:枝葉、樹皮
植物生態:桑樹為落葉性喬木或灌木,高者可達八公尺,樹皮灰褐色,小枝轉為黃綠,小枝光滑而具有明顯的皮孔。葉互生,有柄,卵形或寬卵形,常作3至5裂,先端尖銳,基部心形或鈍形,葉緣鋸齒狀,葉面略粗糙。雌雄同株或異株,雄時花呈葇荑狀,雌花穗狀。聚合果稱桑椹,為圓柱狀或長橢圓狀,初時黃綠,熟時變成暗紅或深紫,汁液甚甜,可食。
相關歷史記載:栽桑養蠶是古代先民重要的生產活動,而桑樹多種在住家附近,所以自古稱故鄉為「桑梓」。桑也是《詩經》中出現最多的植物,可見它在古代農業社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如「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南山有桑,北山有場」、「肅肅鴇行,集于苞桑」、」星言夙駕,說于桑田」、「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桑之未落,其葉沃若」……等等。唐詩中也有不少和桑相關的詩句,如王維的「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孟浩然的「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僧皎然的「移家雖帶廓,野徑入桑麻」、李白的「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等等,都是傳誦千年的名句。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對桑樹的栽種有詳田的記載「即日以水淘取子?燥,乃畦種,常媷令淨,明年正月移而栽之,率五尺一根,其下常斸掘,種綠荳小荳……」,明代《本草綱目》記有「時珍曰:桑有數種,有臼桑,葉大如掌而厚;雞桑,葉花而薄;子桑,先椹而後葉;山桑,葉尖而長;以子種者,不若壓條而分者。桑根下嘉龜甲,則茂盛不蛀。……或云:木之白皮亦可用,煮汁染褐色,久不落。」此書雖未詳記染色法,但已肯定其染色效果。清道光十六年刊之《彰化縣志》對桑的解說極簡,僅「養蠶所需,實可食」七字而已。《台灣通史》的記載為「桑有家桑、野桑,實紅可食,皮以作藥,曰桑白。」主要仍作為養蠶、採椹、作藥之用。日本山崎青樹氏著的《草木染染料植物圖鑑》中載有使用幹材與綠葉染色,各有不同的發色效果。
註腳:我們在進行植物染色的過程中,也陸續受到長輩與朋友的幫忙與指導,像劉友仁先生就在絲綢材料的找尋上幫了許多忙。有一回,他告訴我們,說他年輕時曾在苗栗公館鄉試驗過桑根的染色,得到的黃色令他印象非常深刻。經他這麼一提,就讓我回憶起童年在山上挖木薯時,經常挖到一條條鮮黃的桑根,這桑根應該是不錯的染色材料。不過,除非是專門栽種的桑田,否則要挖取多量的桑根恐怕並非易事,所以我想若使用桑葉也可以染色,就可以取代採集不易的桑根。後來讀了日本的資料後,才肯定桑葉也可以染色。1.採集生鮮的枝葉,並以菜刀將它切成細段,加入適量清水,並加0.1%的碳酸鉀,於不鏽鋼鍋中煎煮萃取色素,每次萃取的間時約為水沸後二十分,共萃取兩回。2.萃取後的染液經細網過濾後,調和在一起作染浴,並加入少量冰醋酸,使PH值呈中性。3.被染物先浸透清水,擰乾、打鬆後投入染浴中升溫染色,煮染的時間約為染液煮沸後半小時,4.取出被染物,擰乾後進行媒染半小時,如為灰汁媒染,媒染之後即充分水洗,晾乾而成。5.其餘媒染後的被染物可再入原染浴中染色半小時。6.煮染之後,被染物取出水洗、晾乾而成。7.注意事項:A.染液遇酸時,色彩立即變淡,遇鹼則呈橙黃色。B.以灰汁媒染時,色彩呈現較濃的黃色,再回染鍋煮染後,色彩又逐漸轉淡,顯現染液對酸鹼的作用敏感。8.桑葉染色,在絲布與棉布的呈色很接近無媒染及鋁、錫、石灰媒染皆呈卡其黃,其中鋁、錫媒染呈色稍鮮明些。銅媒染呈黃褐色,鐵媒染呈帶黃味的灰色。
範圍:
本地分佈:台灣全境1500公尺以下之山野均極常見,栽培以花蓮、苗栗較多。 台北縣市,宜蘭縣,南投縣,花蓮縣,台東縣,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台中縣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市,屏東縣
世界分佈:中國各省、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
管理權:
典藏國家:中華民國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藝術學系
本數位作品授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存檔及網際網路永久非商業性使用。
原件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典藏,本數位作品由台中縣立文化中心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分別典藏。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