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打楸及丟包

女子打楸及丟包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典藏登錄號:00000117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片
照片
著作者:
拍攝者:勇士衡
主題與關鍵字:
原記錄族稱:擺夷
主題類別:儀式節慶--風俗年節
官方族稱:傣
描述:
打秋千、丟包、打陀螺和磨秋這四種遊戲是耿馬、孟定(傣勒)、勐董勐角和勐勐等地的傣在過tsin lən sɑm節(「吃三月」,時當漢族春節,漢農曆正月是當地傣曆三月)時必有的節目。打秋千是女孩的遊戲,孟定的一種說法是,它能使稻穀豐產,因為在繩索下端蕩漾著女孩的意象顛倒過來就是隨風搖曳的稻株上飽滿的穀穗。秋千架是竹制的,支架與吊繩軸之間墊了些稻草,他們解釋說是為了增大軸與支架之間的摩擦,以防軸作軸向竄動。連系上述穀穗的解釋,這稻草似乎不僅具有力學功用,同時也具稻株的寓意,因為它本來就是稻株。 影像上最右邊站在牆邊的女孩手裡拿著「馬關」,即丟包遊戲用的包,準備丟向她對面的男孩,然後男孩會丟回給她。「眾人圍觀,出場者未婚男女,女製花團擲與男,男接而複擲與女,如是反復,以失手者為敗,須輸金,觀眾拍掌呼嘯。聞出場男女先期私約,非有感情則不擲,擲亦不受云(方國瑜 1943)。」這種遊戲也是在「吃三月」時才做,也有促使稻穀豐收的目的,因為若要穀粒飽滿,便須使不同株上的父親穀花粉和母親穀花粉飛起來相互進入,男孩女孩相互丟包接包便是有著同樣的寓意。而且,包裹夯實地塞滿穀糠,也是寓意穀粒飽滿。包裹中也會用棉籽填充。 如此看來,平時不做、過年時必須做的四種遊戲中至少有三種:打陀螺、打秋千和丟包都是祈年的宗教儀式——打陀螺使地方太平,另外兩種使稻穀豐產。磨秋現在已不玩了,她們的解釋是此戲危險,二人配合不當便會有人被甩出摔傷。(趙效牛)
出版者: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日期:
拍攝時間:1936年02月
格式:
原件尺寸:6*6
關聯:
芮逸夫。滇緬邊境四族小記(四、擺夷)。中國民族及其文化論稿 上。
範圍:
拍攝地點_古:雲南耿馬
拍攝地點_今:中國雲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
管理權:
典藏單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授權聯絡窗口

請連結至「史語所藏品圖像授權申請」網站申請授權,網址: https://copyrite.ihp.sinica.edu.tw/ihponlinec/ihponline?@@0.8397848014139848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由信阿分水嶺遠望猛角埧子
由信阿分水嶺遠望猛角埧子
司署前之街道
司署前之街道
緬寺浴佛亭
緬寺浴佛亭
榕樹
榕樹
緬寺
緬寺
孟定司署
孟定司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