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臺灣原住民族
高砂族群
鄒(Tsou)
器物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臺灣大學
人類學系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典藏文物數位化計畫
人類學
標本名稱:發火器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標本編號:241-2a
資料類型: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器物」藏品
著作者:
標本採集者:伊能嘉矩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原住民族
高砂族群
鄒(Tsou)
器物
描述:
物品弁遄G宗教祭儀用品
材質:木器
製作技術:雕刻
說明:各族原住民過去皆曾採用鑽木取火的方法取火。鑽火用具主要包含長圓錐狀的木鑽棒和長方塊狀的木鑽台兩部份。使用時先在鑽台中挖一臼孔,臼邊鑿出引火槽;將鑽棒的尖端置於臼孔內,以雙手掌挾住鑽棒快速轉動使之摩擦生熱而發出火花。再以芭蕉纖維或茅草等易燃物由邊槽引火,接火之後轉燃火繩為火種。此種發火法,後期逐漸被鐵片和燧石,以及近代的火柴取代。 目前較常見多的鑽木發火器收藏,多屬於雅美族和鄒族;伊能所採集的此件標本為鄒族鑽火用具,據載原語稱為『possa』,是以一種稱為『popusosa』的木材製成。此三支圓錐形鑽火木棒大小粗細不一;二個長方形的鑽火木台,可能因為儀式使用之故,都較經過整齊的切割和打磨加工;台上有一或二個鑽孔,孔內並有黑色煙燻痕跡。雖然後來傳入的取火法更為便利,但鄒族至今仍在祭祖和戰祭等儀式時維持以原有發火器鑽木取火的傳統;據說這樣才不致於污染儀式的神聖性(伊能《Tsou蕃俗志》手稿)。
原始描述: -
日期:
標本入藏時間:1929年 3月
來源:
臺大人類學系藏品資料查詢系統(http://140.112.144.1/anpweb/unit1.htm)
範圍:
標本相關地區:阿里山
管理權: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後設資料創用CC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電話:02-3366-9847
傳真:02-3366-9846
E-MAIL:darc@nt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伊能嘉矩(1929年 3月)。[標本名稱:發火器]。《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1/0a/1c.html(2012/07/1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1/0a/1c.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臺灣原住民
伊能嘉矩
高砂族群
人類學系
長方形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男胸衣
標本名稱:女子胸兜
皮製綁褲
標本名稱:女子胸兜
腕飾(男子山豬牙臂環)
腹紐(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