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本名稱:男子胸兜

標本名稱:男子胸兜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標本編號:192
資料類型: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 內容發展分項計畫 人類學主題小組「器物」藏品
著作者:
標本採集者:伊能嘉矩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原住民族
高砂族群
鄒(Tsou)
器物
描述:
物品弁遄G服飾 衣服
材質:麻棉纖維類
製作技術:織布
說明:鄒族男子穿戴於胸前的服飾類別,依其特性可分為胸掛袋、腹掛袋、和胸兜三種,鄒語都稱為『kejo'i』(浦忠誠1997:33)。胸掛袋『kejo'i no sukuzui』,不但是作為出外工作時裝置隨身器物或食物的置物袋,也用以遮蔽和裝飾胸前;其型式簡單,是以一塊長方形麻布塊,邊角縫以布條或麻繩,穿戴時將布塊對角折合成袋形,以繩條在背後交叉綁繫並穿掛前頸,讓袋垂在胸前。腹掛袋『kejo'i no papujat'bu』,與胸掛袋型式幾乎完全相同,但布塊較大、繫繩更長,是垂至腹前的掛袋,其弁鈰ㄧm物外,也用以遮蔽下身。這兩種掛袋在鄒族和布農族使用最普遍,因此經常被視為是族群辨識的主要特徵之一。早期影像記錄經常可見二族男子,同時配掛胸掛袋和腹掛袋。 除胸掛袋和腹掛袋之外,男子有時也穿著胸兜『kejo'i no tataposa』;其型式和女子胸兜不同,為四方形布塊、三角有繩帶;多綁繫在胸掛袋外層作為裝飾,因此常施有織繡或滾邊等裝飾。【192】的原始記載為胸兜,大小和女子胸衣相似,布塊為素面棉布未加任何紋飾,但綁帶以紅毛麻線夾織藍、白線條紋,形成鮮豔的對比效果。
原始描述: -
日期:
標本入藏時間:1929年 3月
來源:
臺大人類學系藏品資料查詢系統(http://140.112.144.1/anpweb/unit1.htm)
關聯:
浦忠成等 1997 鄒族物質文化調查與研究變遷與持續,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編
管理權: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臺灣大學數位典藏研究發展中心
電話:02-3366-9847
傳真:02-3366-9846
E-MAIL:darc@nt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桶
鎌差(皮背袋)
鎌差(皮背袋)
頭飾(男子貝片額帶)
頭飾(男子貝片額帶)
男胸衣
男胸衣
生番人形(泥塑人像)
生番人形(泥塑人像)
女上衣
女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