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鰭籃子魚(Siganus canaliculatus)

台灣俗名:臭都魚、象魚

大陸名:長鰭籃子魚

長鰭籃子魚( i Siganus canaliculatus /i )台灣俗名:臭都魚、象魚大陸名:長鰭籃子魚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Park, 1797)
主題與關鍵字:
臭都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XIII , 10;臀鰭VII , 9;胸鰭15~18;腹鰭I , 3 , I。 體呈卵圓形,頗側扁;背腹緣線呈圓弧形隆出,尾柄頗細窄。頭部略小,吻背呈淺弧形。眼中大,上側位,眼間隔小於眼徑。前鼻孔後方具細長的鼻瓣。上頜較前突,上唇較下唇寬厚。鰓裂中大,鰓蓋後緣無鋸齒,鰓蓋膜與峽部相連。 體被有細小的圓鱗,頰部亦被鱗。側線完全,與背緣線平行,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基的硬棘部分大於軟條部分。腹鰭內側硬棘的棘膜與腹部相連。尾鰭呈三角形,後緣則呈微凹狀。 體色呈綠灰色,腹側為銀白色。體側上部散佈有暗綠色及淡藍色的斑點,腹側則多為灰白色的圓斑。
棲所生態:長鰭藍子魚棲息於沿岸的海域或河口、內灣的半鹹淡水域裡,但無法溯游到河川的淡水區棲所。主要以底生的藻類為食物來源。
台灣分佈:分布在本省西部河川的河口區或紅樹林區的水域
最大體長:通常以8~15公分較為常見,最大可達約20公分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Park, M. 1797 Descriptions of eight new fishes from Sumatra. Trans. Linn. Soc. London v. 3: 33-38, Pl. [6]. [Sometimes cited as Mungo Park.]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