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帶縞鰕虎(Tridentiger bifasciatus)

台灣俗名:甘仔魚、狗甘仔

雙帶縞鰕虎( i Tridentiger bifasciatus /i )台灣俗名:甘仔魚、狗甘仔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 Steindachner, 1881
主題與關鍵字:
鰕虎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 , 11~13;臀鰭I , 9~11;胸鰭18~21;縱列鱗54~60;橫列鱗15~22;背鰭前鱗0~24。 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頭部中大,前部略平扁。吻短小而圓鈍。眼中大,上側位,眼間隔寬大。口裂頗大,上頜向後延伸可達或超過眼中部的下方。鰓裂略小。頰部具有4列水平向的感覺乳突。雄魚的頰部則極為膨大。 體側被有較小的櫛鱗,頭部裸出無鱗;背前區的鱗列,個體的變異較大。第一背鰭棘未延伸成絲狀。胸鰭的上方無游離的鰭條。尾鰭呈長圓形。 體色呈黃棕色或褐色,雌魚的體色較淡。雄魚的體側具褐色的橫帶,雌魚則無此橫帶。雄魚的體兩側各有2條較明顯的黑褐色縱線。頰部、鰓蓋以及頭腹面具有許多不規則的白斑。胸鰭基部上方具一大型的黑斑。尾鰭具有數列褐色的點紋。 體長:通常以3~6公分較常見,最大可達約8公分左右。
棲所生態:雙帶縞鰕虎生活在河口的半淡鹹水區域,以及內灣、沿海沙泥底質的水域中。屬於肉食性的底棲魚類,主要以小魚、小型甲殼類為食。
台灣分佈:主要分布於台灣西部河川的河口區。族群量並不多
最大體長:通常以3~6公分較常見,最大可達約8公分左右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Steindachner, F. 1881 Ichthyologische Beitr輍e (X). Sitzungsber. Akad. Wiss. Wien v. 83 (1. Abth.): 179-219, Pls. 1-8. [Also as separate, pp. 1-41, Pls. 1-8. One species dates to abstract [ref. 20483].]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細鰕虎( i Sten...
細鰕虎( i Sten...
頜鱗鰕虎魚屬之一種( ...
頜鱗鰕虎魚屬之一種( ...
絲鰭猴鯊( em Cryptocen...
絲鰭猴鯊( em Cryptocen...
泰加拉鯔鰕虎魚( em...
泰加拉鯔鰕虎魚( em...
鬚鰻鰕虎( i Tae...
鬚鰻鰕虎( i Tae...
阿部鯔鰕虎( i Mu...
阿部鯔鰕虎( i 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