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身枝牙鰕虎(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台灣俗名:雙帶禿頭鯊、甘仔魚、狗甘仔

紫身枝牙鰕虎( i Stiphodon percnopterygionus /i )台灣俗名:雙帶禿頭鯊、甘仔魚、狗甘仔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Herre, ? 1927)
主題與關鍵字:
鰕虎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 , 9;臀鰭I , 10;胸鰭15;縱列鱗33~36;橫列鱗9~10;背鰭前鱗7~12。 體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側扁。背、腹緣線較平直。頭略小,前部較平扁。吻圓鈍,前端較為前突。眼大,上側位,眼間隔略寬。口下位,上頜向後延伸達眼中部下方,上頜略包被下頜。鰓裂略窄。頰部具垂直的感覺乳突。 體側被有較大的櫛鱗,除背前區外,頭部皆裸出無鱗。雄魚的第一背鰭無絲狀延長,平臥時未達第二背鰭的基部。 雄魚的體色呈青黑色,體側上部有一青色而帶金黃色金屬光澤的縱帶,自吻部前端延伸到尾鰭基部上方。體背側的鱗片外緣呈黑色,形成網狀的格紋,內部呈金黃色。各鰭青黑色。背鰭及尾鰭具有深黑色的點紋。標本固定後則全身變成紫黑色。雌魚為米黃色,體側具2條寬的黑褐色縱線。尾鰭基部具一黑斑。背鰭及尾鰭散具有許多黑色的斑點。
棲所生態:紫身枝牙鰕虎生活於水質非常清澈的中小型溪流的中、下游區域裡。喜好棲息在穩定水流區的潭頭或潭區邊緣。以岩石表面的藻類為主要的食物來源,並會攝食小型的水生昆蟲或無脊椎動物等。
台灣分佈:為台灣正將發表的新紀錄種,僅分布於台灣東部的部分溪流中,族群量並不多。
最大體長:一般以3~4公分較為常見,最大可達約6公分左右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Herre, A. W. C. T. 1927 (15 Sept.) Gobies of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China Sea. Monogr. Bur. Sci. Manila Monogr. 23: 1-352, frontispiece + Pls. 1-30.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絲鰭猴鯊( em Cryptocen...
絲鰭猴鯊( em Cryptocen...
斑駁尖塘鱧( i Oxyeleotr...
斑駁尖塘鱧( i Oxyeleotr...
明潭吻鰕虎( i Rh...
明潭吻鰕虎( i Rh...
細鰕虎( i Sten...
細鰕虎( i Sten...
高體短鰻鰕虎( i B...
高體短鰻鰕虎( i B...
點帶叉舌鯊( em Glossogo...
點帶叉舌鯊( em Gloss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