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鬚叉舌鰕虎(Glossogobius bicirrhosus)

台灣俗名:雙鬚叉舌鯊、甘仔魚、狗甘仔

雙鬚叉舌鰕虎( i Glossogobius bicirrhosus /i )台灣俗名:雙鬚叉舌鯊、甘仔魚、狗甘仔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Weber, 1894)
主題與關鍵字:
鰕虎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 , 9;臀鰭I , 8;胸鰭18~19;縱列鱗30~31;橫列鱗7~8;背鰭前鱗15~17。 體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較為側扁,尾柄低,略細長。頭部圓,吻略尖,平扁;背緣平直,略隆出。眼中大,背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眼間隔平坦而窄。下頜較為突出,位於下頜前端的腹面上有一對略粗的短鬚。舌的前端呈分叉狀。 體被有較大的櫛鱗。背前區的鱗面延伸達眼的背側後方。胸、腹部被有圓鱗。第一背鰭以第二鰭棘最長,雄魚延長成絲狀,雌魚則未特別延長。胸鰭寬圓,略小於頭長。尾鰭呈長圓形。 體色呈淡褐色或黃棕色,背側散布有深色及紅棕色的斑點。體側的中央具有一列約5個黑褐色的斑塊,最後一個斑塊位於尾鰭部。頭背部散有深色的斑點;眼下至上頜處有二條褐色的斜條。背鰭灰色,具有數列深灰或褐色的斑點狀紋。尾鰭呈灰色,被有3~6行垂直排列的斑點。胸、臀鰭呈灰色。腹鰭呈灰黑色。
棲所生態:雙鬚叉舌鰕虎主要棲息在半淡鹹水域的區域裡,例如:河口、潟湖等棲地中。底棲性魚種。較少侵入淡水水域中。喜好以水中的小魚及其它無脊椎動物或有機碎屑為食物來源。
台灣分佈:分布於台灣西南岸水系的河口區、港灣等水域裡。
最大體長:一般以6~8 公分較為常見,最大體長約可達11公分左右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Weber, M. 1894 Die S?swasser-Fische des Indeschen Archipels, nebst Bemerkungen ?er den Ursprung der Fauna von Celebes. Zool. Ergebn. Reise Nederl. Ost-Ind. v. 3: 405-476.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康培氏銜鯊( em Istigobi...
康培氏銜鯊( em Istigobi...
青彈塗魚( em Scartelao...
青彈塗魚( em Scartelao...
鸚歌鯊( em Exyrias pu...
鸚歌鯊( em Exyrias pu...
大口寡鱗鰕虎( i O...
大口寡鱗鰕虎( i O...
虎齒楊氏鰕虎( i Y...
虎齒楊氏鰕虎( i Y...
霍氏間鰕虎( i He...
霍氏間鰕虎( i 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