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頸斑點鰕虎(Favonigobius gymnauchen)

台灣俗名:裸項斑點鰕虎、甘仔魚、狗甘仔

裸頸斑點鰕虎( i Favonigobius gymnauchen /i )台灣俗名:裸項斑點鰕虎、甘仔魚、狗甘仔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 (Bleeker, 1860)
主題與關鍵字:
鰕虎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 , 9;臀鰭I , 9;胸鰭17;縱列鱗28~29;橫列鱗8;背鰭前鱗0。 體頗延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側扁,尾柄較細長。頭略小,吻背平直,吻端略尖。眼大,上側位,眼間隔頗窄小。口斜裂,末端可達眼前緣的下方。頰部具4列主要的水平感覺乳突。 體被中大型的櫛鱗,頭部及背前區皆裸出無鱗。雄魚的第一背鰭第二鰭棘呈絲狀延長。第二背鰭各鰭條約等長,雄魚以後方的鰭條略長。雄魚的尾鰭末端呈茅形,雌魚為圓截形。腹鰭大,呈長圓形的吸盤,末端可達肛門。 體呈淡棕色或淺黃色,散佈有不規則的褐色斑點。體側中軸有5個斑塊排成的橫列;尾鰭基部有一分叉的黑色斑塊。頭部被有不規則的褐色條斑;背鰭具有許多圓形的褐色斑點,雄魚在鰭膜的上半部具一淺黃色的水平縱線。尾鰭有5~7條略垂直而斜走的褐色斑點。胸鰭基部上方具一黑斑。其餘各鰭灰白色,雄魚的腹鰭及臀鰭呈灰黑色。
棲所生態:裸頸斑點鰕虎喜好棲息於沿岸淺水區以及港灣、河口或紅樹林的沙泥底質的環境中,河口區出現在鹽度較高的半淡鹹水裡。不好游動。雜食性,以小魚、甲殼類及底棲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台灣分佈:分布於本省西部河川下游的河口水域,以西南部地區較為常見。
最大體長:通常以3~5公分較為常見,最大可達8公分左右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Bleeker, P. 1860 Zesde bijdrage tot de kennis der vischfauna van Japan. Acta Soc. Sci. Indo-Neerl. v. 8: 1-104.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椰子深鰕虎( i Ba...
椰子深鰕虎( i Ba...
眼角鴿鯊( em Oxyuricht...
眼角鴿鯊( em Oxyuricht...
細鰕虎( i Sten...
細鰕虎( i Sten...
短斑臥齒鯊( i Apocrypto...
短斑臥齒鯊( i Apocrypto...
縱紋擬鰕虎( i Ps...
縱紋擬鰕虎( i Ps...
阿部鯔鰕虎( i Mu...
阿部鯔鰕虎( i 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