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塘鱧(Eleotris fusca)

台灣俗名:黑咕嚕、甘仔魚

棕塘鱧( i Eleotris fusca /i )台灣俗名:黑咕嚕、甘仔魚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Schneider & Foster, 1801)
主題與關鍵字:
鰕虎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 , 8;臀鰭I , 8;胸鰭18;縱列鱗63~66;橫列鱗17~18;背鰭前鱗47~52。 體延長,頭部呈圓筒形,後半部側扁,尾柄略長。頭寬鈍,前部低而平扁,後部稍側扁。眼小,上側位。口中大而斜裂。下頜前突;上頜骨末端可達或超過眼中部的下方。唇肥厚。眼下方具有7列橫向的乳突,其奇數列向下未超過水平列乳突。鰓蓋條6。前鰓蓋後緣的中下部具有一向下彎的小棘。 體被有細小的櫛鱗;背前區具有小型的圓鱗。第一背鰭以3、4棘較長,未延長呈絲狀。第二背鰭與臀鰭同形,未達尾柄的基部。腹鰭分離,略靠近。尾鰭呈圓形。 體色呈深褐色或褐色。眼緣外具數個放射狀的深褐色紋。體側的鱗片具深褐色細點,呈縱走列狀排列。背鰭、尾鰭散具有數列褐色的點紋。各鰭呈灰褐色。
棲所生態:棕塘鱧喜好棲息在河川的河口或亦可偶入淡水水域下游溪河中。底棲性魚種。肉食性,大多以小蝦、蠕蟲、小魚等為食物來源;亦會攻擊吞食同科的小型鰕虎魚類。以夜行性為主,白天大多隱藏棲息在石塊、落葉等雜物中。
台灣分佈:見於台灣各沿岸水域、河口、河川下游區、港灣等地區
最大體長:通常為7~10 公分之魚體較為普遍,最大體長約可達16公分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Bloch, M. E. and J. G. Schneider 1801 M. E. Blochii, Systema Ichthyologiae iconibus cx illustratum. Post obitum auctoris opus inchoatum absolvit, correxit, interpolavit Jo. Gottlob Schneider, Saxo. Berolini. Sumtibus Austoris Impressum et Bibliopolio Sand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川鰕虎( i Rhin...
川鰕虎( i Rhin...
青彈塗魚( em Scartelao...
青彈塗魚( em Scartelao...
恆春吻鰕虎( i Rh...
恆春吻鰕虎( i Rh...
彈塗魚( i Periophthal...
彈塗魚( i Periophthal...
黑首阿胡鰕虎魚( em...
黑首阿胡鰕虎魚( em...
點帶叉舌鰕虎( i G...
點帶叉舌鰕虎( i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