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帶鰺(Caranx sexfasciatus)

台灣俗名:蛙仔魚、瓜仔魚、甘仔魚

六帶鰺( i Caranx sexfasciatus /i )台灣俗名:蛙仔魚、瓜仔魚、甘仔魚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Quoy et Gaimard, 1825
主題與關鍵字:
鰺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VIII-I , 19~21;臀鰭II-I , 15~18;胸鰭20~21;腹鰭I , 5;稜鱗30~33。 體呈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側扁。吻短小。眼大。口前位,斜裂,上頜骨延伸達眼中部的下方。顎骨及舌面中央有一細長的齒帶。鰓蓋膜與峽部不相連。 頭與體部被有小型的圓鱗,胸部區全部被鱗。尾柄具稜鱗。側線完全,後部平直延至尾基。第一背鰭的基部短;第二背鰭前方的軟條較高,後方低平。臀鰭與第二背鰭同形,其前方有2根游離的短棘。腹鰭胸位。胸鰭大,呈鐮刀形。尾鰭分叉。 體色呈淺灰或銀白色,腹側灰白。體側有6條模糊的灰黑綠色寬橫帶,成魚較不明顯。腹鰭、臀鰭及尾鰭下半為淺黃色。各鰭淺灰色。
棲所生態:六帶鰺為沿海及河口區游動性強的魚類,具有群游活動的習性,幼魚常成群進入河口水域棲息及覓食。肉食性,主要以小魚及小型甲殼類等無脊椎動物為食物來源。
台灣分佈:分布於台灣沿岸海域及河口水域裡。
最大體長:河口區出現的小魚以5~12公分較為普遍,但海域內的魚可達60公分以上。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Quoy, J. R. C. and J. P. Gaimard 1824-25 Description des Poissons. Chapter IX. In: Freycinet, L. de, Voyage autour du Monde...ex?cut? sur les corvettes de L. M. "L'Uranie" et "La Physicienne," pendant les ann?es 1817, 1818, 1819 et 1820. Paris. Voyage Uranie, Zool.: 192-401 [1-328 in 1824; 329-616 in 1825], Atlas pls.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藍圓鰺( em Dec...
藍圓鰺( em Dec...
真鰺( i Trach...
真鰺( i Trach...
藍圓鰺( em Dec...
藍圓鰺( em Dec...
大口逆溝鰺( i Sc...
大口逆溝鰺( i Sc...
細鰺( i Selar...
細鰺( i Selar...
浪人鰺( i Cara...
浪人鰺( i C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