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鯉形目
鯉科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臺灣及鄰近地區水域動物相典藏之研究:魚類及蝦、蟹類
鯝魚(
Onychostoma barbatula
)
台灣俗名:台灣鏟頷魚、苦花、苦偎、齊頭偎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Forssk?l, 1775)
主題與關鍵字:
鯉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3 , 8;臀鰭3 , 5;胸鰭1 , 14~15;腹鰭1 , 9;鰓耙數32~34;咽頭齒5.3.2-2.3.5;側線鱗45~47;背鰭前鱗13~15。 體延長而略圓,頭胸呈圓筒形,後半部側扁。頭寬圓而稍尖;吻短,圓鈍而突出。成魚吻端具有多個堅硬的追星。眼中大,位於頭側的上方,眼間寬而稍隆起。口下位,橫裂,略呈新月形。上頜前方的吻褶發達,下頜呈鏟狀,其邊緣具有銳利的角質。具有2對鬚,吻鬚和頜鬚都很短,不易察覺。 體被中型圓鱗,腹鰭基部具狹長的腋鱗。側線完整,略往下彎曲而沿體側中央直走。背鰭外緣稍凹,末根不分枝鰭條柔軟。尾鰭呈叉形。 體呈銀白色,體背呈灰黃綠色,腹部為淺黃色至淡白。體側及背部的鱗片基部有新月形的黑斑。各鰭條為黃灰色。背鰭膜的末端有黑色的條紋。眼睛的上半部後緣呈淺紅色。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鯝魚分布在各河川的上游的中下層,偏好水溫低於攝氏20度以下的河段,喜歡棲息在水流湍急的區域,如:瀨區、潭頭等水域的中下水層中;受驚嚇時,經常躲藏在石頭的間隙中。雜食性,以附著於石頭上的藻類為食,亦食水生昆蟲和有機物碎屑。卵粒分離,產於岸邊緩流河床的砂土表層。
台灣分佈:本省各地山區水質清澈的溪流中、上游及支流都有分布。
最大體長:通常以10-25公分較常見,最大體長可達45公分以上。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Pellegrin, J. 1908 Poissons d'eau douce de Formose. Description d'une esp?ce nouvelle de la famille des Cyprinidae. Bull. Mus. Natl. Hist. Nat. v. 14 (no. 6): 262-275.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Forssk?l, 1775)(年代不詳)。[鯝魚(
Onychostoma barbatula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3/4b/dd.html(2013/03/06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3/4b/dd.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新月形
有機物
圓筒形
齊頭偎
淡水魚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粗首鱲( i Zacc...
翹嘴紅鮊( i Cul...
草魚( em Ctenopharyn...
白鰱( em Hypophthalm...
飯島氏銀鮈( i Squalidus...
大眼華鯿( i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