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石?(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台灣俗名:石斑、石?、秋斑     

大陸名:石賓光唇魚

台灣石?( i Acrossocheilus paradoxus /i )台灣俗名:石斑、石?、秋斑     大陸名:石賓光唇魚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G?nther, 1868)
主題與關鍵字:
鯉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3 , 8;臀鰭3 , 5;側線鱗39~42;鰓耙9~15;咽頭齒5.3.2-- 2.3.5。 體延長而略側扁,腹部略圓。頭稍大而尖。吻圓鈍而前端稍突出。口略寬,位於吻部下位,成圓弧形。唇稍厚,上唇包住上頜,下唇則與下頜前端分離,左右的唇褶略有間隙。有2對鬚,頜鬚長於吻鬚。 體被圓鱗。側線完全而延著體側中央縱走。雌魚、雄魚的吻部均有追星,但雄魚的體型較小;雌魚的臀鰭較雄魚略為尖長。 體側呈黃綠色,腹部略白,體色的變異大,幼魚時,體側約具有7條明顯的黑色橫帶;成魚體色較深,呈黑綠色,橫帶較不明顯,或僅保留尾柄部分的橫帶。背鰭條及臀鰭條的鰭膜呈黑褐色,胸鰭和腹鰭呈淡黃色。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台灣石?喜歡棲息在水流湍急、較高溶氧的溪流及較清澈的深潭底層中。成魚白日喜愛躲藏在石縫之中,夜晚才出來覓食,幼魚則終日在沿岸及石頭間或岩壁上穿梭覓食。無群聚迴游的現象。雜食性,主要攝食石頭上的藻類及水生昆蟲。其魚卵有毒,如果不小心誤食,會引起腹瀉、頭暈、嘔吐等症狀,應避免食用。
台灣分佈:台灣的特有種,本省西部各水質清澈的河川中,均頗為普遍。
世界分佈:台灣 
最大體長:較常發現的成魚體長約5-15公分,最大者可達25-30公分之間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G?nther, A. 1868 (14 Mar.) Catalogue of the Physostomi, containing the families Heteropygii, Cyprinidae, Gonorhynchidae, Hyodontidae, Osteoglossidae, Clupeidae,... [thru]... Halosauridae, in the colelction of the British Museum. Cat. Fishes v. 7: i-xx + 1-512.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箱根三齒雅羅魚( i Tribolo...
箱根三齒雅羅魚( i Tribolo...
黑鰱( i Aristichthys...
黑鰱( i Aristichthys...
團頭魴( i Megalobrama...
團頭魴( i Megalobrama...
烏蘇里?( i Hemiculter...
烏蘇里?( i Hemiculter...
高身鯝魚( i Ony...
高身鯝魚( i Ony...
短吻鐮柄魚( i Abbottina...
短吻鐮柄魚( i Abbot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