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海鰶(Nematalosa come)

台灣俗名:土黃、水滑

環球海鰶( i Nematalosa come /i )台灣俗名:土黃、水滑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類型:
魚類名錄
著作者:
學名命名者:(Richardson, 1846)
主題與關鍵字:
鯡科
描述:
型態特徵:背鰭17~ 18;臀鰭23~25;胸鰭16;腹鰭8;腹稜鱗29-31 ( 30 ) [ 18-19+10-13(11-12)]。體高而側扁,呈卵圓形。頭短鈍,吻圓鈍而稍突出。眼中大,眼間隔寬,第三眶眼骨的前緣向後傾斜。口小,亞端位,橫裂。吻前鰓蓋骨下支的上方有三角形的肌肉。體被圓鱗,鱗片的後緣不呈鋸齒狀。腹部具稜鱗。背鰭的最後一根鰭條特別延長成絲狀,其基部有低鱗鞘。尾鰭分叉。頭部及體背呈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鰓蓋大多呈金黃色,其後方具有一大黑斑。體側的上方具有4~5條縱行的暗色小點。
棲所生態:環球海鰶喜歡棲息於泥沙底質的河口區及沿岸海域,時常進入河川的下游地區。濾食性,以小型浮游動物為食,其本身是其它較大型肉食性魚類所捕食的對象。一次可產數萬個魚卵,成熟的母魚孕卵數約在5萬至10萬粒之間。在冬天乾季時,南部河川河口常可大量發現此一魚種,常為鯔科及鰏科魚類之外的另一優勢魚種。
台灣分佈:分布於台灣西部的河口區及紅樹林區水域
最大體長:一般常見為10~20公分,最大約可達25公分
出版者:
陳義雄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
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範圍:
引用文獻:Richardson, J. 1844-48 Ichthyology of the voyage of H. M. S. Erebus & Terror,... In: J. Richardson & J. E. Gray. The zoology of the voyage of H. H. S. "Erebus & Terror," under the command of Captain Sir J. C. Ross ... during ... 1839-43. London. Ichthy. Erebus & Terror v. 2 (2): i-viii + 1-139, Pls. 1-60. [1844: 1-16; 1845: 17-52; 1846: 53-74; 1848: i-viii + 75-139

授權聯絡窗口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展示組
林清哲
(08)8825001#5111
ching@nmmba.gov.tw
本頁面授權條件: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尖尾圓腹鯡( i Dussumier...
尖尾圓腹鯡( i Dussumier...
鈍腹鯡( em Amblygaste...
鈍腹鯡( em Amblygaste...
黃小砂丁( em Sardinell...
黃小砂丁( em Sardinell...
黃小砂丁( em Sardinell...
黃小砂丁( em Sardinell...
中國小砂丁( em Sardinel...
中國小砂丁( em Sardinel...
脂眼鯡( em Etrumeus t...
脂眼鯡( em Etrumeu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