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斑點長翻車魨

學名:Ranzania laevis

台灣俗名:翻車魚、蜇魴、蜇魚、海蟲(澎湖)、曼波(成功)

大陸名:斑點長翻車魨

中文名:斑點長翻車魨學名:Ranzania laevis台灣俗名:翻車魚、蜇魴、蜇魚、海蟲(澎湖)、曼波(成功)大陸名:斑點長翻車魨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482_003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Pennant, 1776)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翻車魨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無尾柄。頭高而側扁。眼小,上側位,眼間隔突起。吻圓鈍。口小,端位;上下頜各具一喙狀齒板,無中央縫。鰓孔小,位於胸鰭基底前方。體和鰭均粗糙,具棘狀或粒狀突起;無側線。背鰭高大呈鐮刀形;臀鰭與背鰭同形且相對;背鰭與臀鰭鰭條向後延伸至體末端相連而形成一截形假尾鰭(pseudo- caudal fin)或稱舵鰭(clavus);無腹鰭;胸鰭較長,尖形,胸鰭基部斜行;尾鰭消失。體背側灰褐色,腹側銀灰色;頭部約具6條暗色弧線;體側前部約3-4條暗色點狀斜帶;體背側亦具多條大小不一之暗色點狀帶;體側後端灰黑色,上有多條大小不一之白色帶。各鰭灰褐色。
棲所生態:大洋性表層魚類,棲息於較外海水域。通常獨遊或集聚成群。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而隨波逐流,或正常游泳於表水面,露出背鰭。主要以浮游甲殼類為食。
地理分佈:分佈於全世界各熱帶及溫帶暖水域海域。台灣東部海域有產。
漁業利用:主要漁法為定置網,全年皆產,無明顯盛漁期,罕見之種。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矛尾翻車魨
中文種名:矛尾翻車魨
中文種名:翻車魨
中文種名:翻車魨
中文種名:矛尾翻車魨
中文種名:矛尾翻車魨
中文種名:斑點長翻車魨
中文種名:斑點長翻車魨
中文名:矛尾翻車魨
中文名:矛尾翻車魨
中文種名:斑點長翻車魨
中文種名:斑點長翻車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