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長鰭籃子魚

學名:Siganus canaliculatus

台灣俗名:臭肚、象魚

大陸名:長鰭籃子魚

中文名:長鰭籃子魚學名:Siganus canaliculatus台灣俗名:臭肚、象魚大陸名:長鰭籃子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441_002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Park, 1797)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籃子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呈長橢圓形,側扁,背緣和腹緣呈弧形,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4-3.0倍;尾柄細長。頭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側位。口小,前下位;下頜短於上頜,幾被上頜所包;上下頜具細齒1列。體被小圓鱗,頰部前部具鱗,喉部中線無鱗;側線上鱗列數16-26。背鰭單一,棘與軟條之間有一缺刻;尾鰭稍分叉,但隨體形增加,分叉愈深。體側由上方銀灰色,往下側漸成銀色,上側間雜藍色斑點,下側則雜以白色斑;頭部上方則為暗綠色;鰓蓋後上方有一污斑。側線至第一背鰭棘間具2-3行小圓斑。受驚嚇的魚隻,其體色會轉變成以灰白與暗棕斑紋交雜成斜紋狀;各鰭上均出現2-3條棕色條紋,尾鰭則有4-6條不完全灰白色條狀斑。若冷藏後,體側上方呈褐色,下方為乳白色,並雜以暗白色點斑。
棲所生態:暖水性魚類,常形成小群體棲息於朝海的珊瑚礁區或巖礁區等藻類叢生的水域,亦常出現於河口域或離岸數公里之清澈水域。雜食性,以藻類及小型附著性無脊椎動物為食。各鰭鰭棘尖銳且具毒腺,刺到使人感到劇痛。
地理分佈:廣泛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東起波斯灣、阿曼灣,西至密克羅尼西亞的帛琉,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本島南、北部及各離島均有產。
漁業利用:以手釣、圍網或拖網等漁法全年皆可捕獲。本種魚以煮湯或火烤較佳。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6(FAO, 2001)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銀籃子魚
中文種名:銀籃子魚
中文種名:褐籃子魚
中文種名:褐籃子魚
中文名:銀籃子魚
中文名:銀籃子魚
中文種名:黑籃子魚
中文種名:黑籃子魚
中文名:爪哇籃子魚
中文名:爪哇籃子魚
中文種名:斑籃子魚
中文種名:斑籃子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