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染色尖嘴魚

學名:Gomphosus varius

台灣俗名:突吻鸚鯛、鳥鸚鯛、鳥仔魚、出角鳥、尖嘴龍

大陸名:雜色尖嘴魚

中文名:染色尖嘴魚學名:Gomphosus varius台灣俗名:突吻鸚鯛、鳥鸚鯛、鳥仔魚、出角鳥、尖嘴龍大陸名:雜色尖嘴魚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90_047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Lacepede, 1801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隆頭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長形;頭尖;吻凸出成管狀且隨魚體增大而漸延長。鰓膜與峽部相連。上頜長於下頜;上下頜具一列齒,上頜前方具 2犬齒。體被大鱗,腹鰭具鞘鱗;側線連續。D. VIII, 13-14;A. II-III, 10-13;L.l.26-30;背鰭棘明顯較軟條為短;腹鰭尖形;尾鰭幼魚圓形,成魚截形,上下緣或延長。幼魚藍綠色;體側有 2條黑縱帶,吻較不突出;雄魚深藍色,各鰭淡綠色,尾鰭具新月形紋;雌魚體前部淡褐色,後部深褐色;上頜較下頜色深,眼前後有成列黑斑;奇鰭色深;胸鰭有橫斑;尾鰭後緣白色;每一鱗片具一暗斑紋。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被珊瑚礁圍繞起來的環礁、向海的礁坡區以及潟湖礁區,水深約1公30尺左右,常常可以看到可愛的小魚三五成群在珊瑚上層水域游動,而美麗的成魚,則在礁區四週活動。經常利用其長吻捕食藏身巖礁縫隙的小蝦、小魚、小海星和軟體動物等。
地理分佈:分佈於印度-太平洋區,由可可斯-基林群島到夏威夷、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台灣海域,南至羅得豪及拉帕等。台灣各地海域皆有分佈。
漁業利用:有著體色隨年齡、性別而變異,以及一長形嘴巴,這一奇特的造型,便其成為水族館熱門的觀賞魚。本省南北礁區及澎湖、蘭嶼一帶礁岸,全年都可釣到這精力旺盛的魚。它們也是食用魚之一。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10-31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Randall, J.E., G.R. Allen and R.C. Steene, 1990.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Hawaii. 506 p.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安納地頸鰭魚
中文名:安納地頸鰭魚
中文種名:哈氏錦魚
中文種名:哈氏錦魚
中文名:喬氏豬齒魚
中文名:喬氏豬齒魚
中文種名:巴氏頸鰭魚
中文種名:巴氏頸鰭魚
中文名:三帶頸鰭魚
中文名:三帶頸鰭魚
中文名:哈氏錦魚
中文名:哈氏錦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