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白帶石鱸

學名:Plectorhinchus albovittatus

台灣俗名:厚嘴仔、打鐵婆

大陸名:白帶胡椒鯛

中文名:白帶石鱸學名:Plectorhinchus albovittatus台灣俗名:厚嘴仔、打鐵婆大陸名:白帶胡椒鯛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53_006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Ruppell, 1838)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石鱸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6-9+1+19-21。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4-56。背鰭單一,中間缺刻不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XIII(大部分為XIII),軟條數16-20;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尾鰭幾近截平。幼魚體上半部褐至暗褐色,體側具3條白色縱帶,並於頸背及吻部向下至吻端,體下半部則為淡色;背鰭硬棘部淡褐色或乳黃色,並有一條暗褐窄線緣,背鰭軟條部暗褐色或黑色,中部有一條白色的橫向線及其上另具較短線紋,此兩橫向線皆延伸至鰭緣,尾鰭上半部淡色,尖端暗褐色至黑褐色並有一暗褐色之斑帶橫越上葉,其餘胸、腹及臀鰭或多或少皆為暗褐色或黑色。長成後,體一致呈灰至灰褐色,胸、腹及臀鰭黑色,尾鰭上葉後部及下葉黑色,背鰭軟條部前部黑色;下唇及頰部白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清澈潟湖或向海的礁區,幼魚則生活於混濁的珊瑚礁區。成魚通常單獨生活,偶而會聚集成對。在帛琉海域,每年4月或5月的新月會聚集成群,一起產卵。
地理分佈: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至西裡伯海,北至台灣。台灣分佈於蘭嶼海域。
漁業利用:食用魚,但產量不多,有些水族館有飼養供人欣賞。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The Live Marine Resources of the Western Central Pacific, Vol.5(FAO, 2001)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四帶雞魚
中文種名:四帶雞魚
中文種名:黃點石鱸
中文種名:黃點石鱸
中文種名:胡椒鯛
中文種名:胡椒鯛
中文名:花石鱸
中文名:花石鱸
中文名:星雞魚
中文名:星雞魚
中文名:暗點石鱸
中文名:暗點石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