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學名:Crossostoma lacustre

台灣俗名:鹿仔魚、花貼仔、石貼仔

大陸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學名:Crossostoma lacustre台灣俗名:鹿仔魚、花貼仔、石貼仔大陸名:台灣纓口鰍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100_001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Steindachner, 1908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平鰭鰍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略呈圓筒形,尾柄部側扁。胸鰭以前的頭部呈扁平的鈍三角形。吻鈍圓,口前具吻溝及唇褶;鰓裂略寬,向下延伸可達腹面。口下位,橫裂;口四周有吻鬚及唇褶特化的短鬚,約有11根。下唇側後孔突特僕成疣狀突。體被細小圓鱗,頭部及胸部的內側均裸出無鱗。側線完全。背鰭基部較短,起點在腹鰭起點之前上方,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 5(分枝軟條);腹鰭1(不分枝軟條)+ 7-8(分枝軟條);胸鰭寬大而平展,末端遠離腹鰭;尾鰭凹形。體色變異大,一般為全身暗黃褐色,體背及體側具有不規則的深褐色雲狀斑;各鰭淡黃褐色,或具有暗色點狀條紋。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喜好棲息於河川的中、上游湍急的河段。底棲性,常以扁平的身體及胸、腹鰭平貼在石頭上。雜食性,以刮食石頭上之藻類,以及捕食水生昆蟲、或攝食有機碎屑等為食。
地理分佈:台灣特有種。分佈於台灣北部及西部淡水河至濁水溪間的溪流中、上游流域。
漁業利用:魚體較小,食用價值低,但其體色花紋富變化,生活習性特殊,或可飼養成觀賞魚。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及方, 1999)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間爬巖鰍
中文名:台灣間爬巖鰍
中文名:台灣間爬巖鰍
中文名:台灣間爬巖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
中文名:台灣纓口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