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酒井紅金龜

學名:Ochodaeus sakai Ochi, Masumoto and Li, 2006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55d53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總科名:Scarabaeoidea
中文總科名:金龜子總科
拉丁科名:Ochodaeidae
中文科名:紅金龜科
拉丁亞科名:Ochodaeinae
中文亞科名:紅金龜亞科
拉丁屬名:Ochodaeus
拉丁種小名:sakaii
描述:
種命名者:Ochi, Masumoto & Li
簡介:"動物昆蟲鞘翅目紅金龜科Ochodaeidae紅金龜亞科Ochodaeinae酒井紅金龜Ochodaeus sakaii Ochi, Masumoto & Li, 2006 Ochodaeus sakai Ochi, Masumoto and Li, 2006 酒井紅金龜 紅金龜科(Bolboceratidae)是金龜子總科的一個小科,全世界已知種類有10屬約80種。由於成蟲體色多半以紅色為底,故中名稱為紅金龜。成蟲的外型有點像厚角金龜科(Bolboceratidae)和掘地金龜科(Geotrupidae),體型圓厚,具有開掘足,但是紅金龜的中足脛節末端的2根距(spur,有關節、可活動的刺)中內側的一根上面長了成排的硬棘,宛如鋸子或梳子,其他兩個科則無此特徵。本科的生態所知不多,森林性昆蟲,可能以真菌為食。 紅金龜科臺灣有1屬6種的紀錄。本種體長7–9mm,前胸背板末端中央具有一枚大型的黑斑,小楯片黑色,橘紅色的翅鞘上有大片的黑斑。夜間具有趨光性。 臺灣特有種。酒井紅金龜是南部和東南部最常見的種類,特別是在恆春半島,出現在低海拔山區或山邊。"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口器特徵:咀吸式﹝Lapping-Sucking type;Chewing-Lapp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足部特色:其他或一般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2006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中華民國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