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吃喝拉撒靠張嘴!海星的嘴巴也是肛門?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e08a55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趙世民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吃喝拉撒靠張嘴!海星的嘴巴也是肛門? 海星的肛門很小,位於身體背面的中心點,肛門已沒有太大排便(排遺)的功能。海星也已經沒有什麼糞便,因為大多數種類的海星多將胃外翻出來消化食物,因此由嘴巴送入體內的食物大多已經能完全消化及吸收。部份種類及深海的海星,則是將獵物整隻吞食,不能消化的硬物,例如空貝殼,也是由口中吐出來。因此,除了少數種類外,大多數海星的肛門已經功能不彰,而是嘴巴兼具肛門的功能。
【延伸閱讀:海星的捕食】
外翻的胃是一種很有利的進食方式,台灣東北角的花冠海燕及南端的擬淺盤步海燕生活在沿岸淺海及潮間帶礁石底部,到了晚上,牠會在礁石上爬行,將胃翻出來,消化它所碰到的食物,特別是岩石上附著的微細藻類。澎湖的飛白楓海星生活在潮間帶的泥沙地上,也是將綠色的胃外翻出來,消化在沙地中所碰到的有機性食物。生活在珊瑚礁海域的海星則會吞食海綿、藻床上生物及岩石上附著的各種小型無脊椎動物。 砂海星科(Luidiidae)及槭海星科(Astropectinidae)的海星是比較原始的海星,牠們無法將胃外翻出來進食,管足也沒有吸盤。牠們將獵物整隻吞食,在胃中消化,所以我們常在這些海星的胃內發現整個螺類或其他動物的殘骸,無法消化的貝殼及骨片最後還是由口中吐出。 其他有瓣目(Valvatida)、有棘目(Spinulosida)、鉗棘目(Forcipulata)的海星都會將胃外翻出來進食。藉著體壁肌肉收縮,體腔液擠向賁門胃,將賁門胃由口中翻出,吞食獵物。獵物可能被收縮的胃包回體內,或直接進行體外消化。獵物的肉質組織被消化成濃湯狀,再經由胃壁上的纖毛溝送入體內。當外消化完成,胃壁肌肉收縮,將胃收回。 許多海星主要以二枚貝為食,是惡名昭彰的捕食者,特別是對牡蠣、文蛤及其它貝類養殖業有很大的危害。海星會跨在二枚貝上,將海星的嘴巴對準貝殼的開口,海星用管足的拉力緩緩將貝殼拉開,只要拉開0.1公分,海星就可以將胃及消化液慢慢送入二枚貝的殼內,很快地進行消化作用,將裂縫加大,讓更多胃擠入貝殼中,將貝肉消化。海星吃一隻二枚貝速度很快,牠不需花太多時間等貝殼強而有力的閉殼肌疲乏,只要貝殼的密合度不夠,有一個小裂縫出現,海星很快就能將牠吃掉。海盤車花2.5~8小時吃掉一個二枚貝,所需時間因二枚貝種類及殼的密合度而定。 海星的初步消化主要以胞外消化為主,由胃壁及幽門盲囊產生消化脢,將食物初步消化。再經由胃壁溝及盲囊溝的纖毛作用,將初步分解的濃稠食物送到幽門盲囊,進行進一步的胞外及胞內消化及吸收。消化後的營養物質貯存在幽門盲囊細胞中,或體腔中,以便進一步分配使用
【延伸閱讀:為什麼淡水裡沒有海星?】
海星的體腔液和海水的滲透壓相同,體腔液調節細胞滲透壓的功能很低,因此,海星只能生活在海水中,無法在淡水中生活,也很少在河口區出現。不僅海星如此,幾乎所有的棘皮動物都有這種現象,只有極少數的種類可以在低鹽度的鹽水中生活。也因為這種現象,我們在環境多變的潮間帶也很少發現海星族群,只有極少數的例外,例如:台灣南部的擬淺盤步海燕,在高潮線附近的潮池中就維持相當多的數量,這裡的鹽度及溫度變化很大,牠們滲透壓調節能力,可能較特別,值得進一步研究。
【延伸閱讀:海星如何感覺?】
海星的感覺器官相當簡單,腕足末端的管足對於光、食物及化學刺激較為敏銳。腕足末端有一叢紅色眼點,位於最後管足的基部,是海星唯一特化的感覺器官,對光線較為敏銳。整個體表也都有感覺細胞分布,對於光線、觸覺及其他的刺激均會起反應。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