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齒 生長與發育

羊齒 生長與發育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ab9716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描述:
簡介:在分類地位上,羊屬於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牛科(Bovidae)。所以,就身體型態結構與生理功能來看,牛與羊都非常地相似。例如,牛與羊雌雄皆在額頭頂端長有洞角,洞角內部含有骨質,外部有角質層表皮所形成的角鞘,細看之下,角鞘還有細環紋;牛與羊皆為「反芻動物」,牠們能在食物進入消化道之後,再將食物糜團送回口腔再行咀嚼,充分地消化與吸收。此外,牛與羊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牙齒的結構,牠們獨缺上門齒與犬齒,但是卻絲毫不會影響進食與咀嚼的功能。
牙齒是動物分門別類的一項重要特徵,也是推測動物食性與環境適應的主要依據。羊的基本齒列公式為0, 0, 3, 3(上顎)/ 3, 1, 3, 3(下頷),也就是表示在右側上顎依序有0顆門齒、0顆犬齒、3顆前臼齒、3顆前臼齒;右側下頷依序有為3顆門齒、1顆犬齒、3顆前臼齒、3顆前臼齒。由於哺乳動物皆為左右對稱,所以我們僅需由一側(右側或左側)的牙齒排列狀況,就能知曉牙齒全貌。所以,羊沒有上門齒與上犬齒,有6顆上前臼齒與6顆上臼齒;下頜則有6顆門齒、2顆犬齒、6顆前臼齒、6顆前臼齒。所以在羊的口中,共有32顆牙齒,正巧與人類牙齒的數目一樣,但是細究牙齒類別的數目與型態功能,可就大有不同了。
然而,在哺乳動物中,除了臼齒之外,其餘的牙齒會經歷乳齒替換的階段。小羊長到約6-9個月,乳齒就發育完全了,也就是總共具有20顆牙齒,包括6顆門齒、2顆犬齒與12顆前臼齒。大約到了 15-18個月的時候,則開始逐漸有乳齒脫落,恆齒慢慢地長成取代的現象。雖然乳齒替換成恆齒的時間會隨著羊的種類、環境與食物而有所差異,但是大致而言,羊到了三歲左右,乳齒就會完全被恆齒所取代。再隨著年歲的增加,牙齒會逐漸因為咀嚼磨蝕而耗損,一般而言,羊到了十歲以後,就會因為牙齒的磨損而逐漸老化,甚至步入衰亡。
羊是以吃草為生,所以牙齒的結構也反應了取食青草與咀嚼磨蝕的功能。羊雖然沒有上門齒,卻絲毫沒有影響其獲取食物的功能,在取食青草的時候,以下頜的門齒與上顎對應的齒墊擠壓,緊密地抓住青草,再藉由頭部的轉動將草扯下並送入口中,下頜門齒和上顎齒墊還能撥動樹枝與剝下樹皮。前臼齒與臼齒的型態為新月形脊所組成,主要的功能就在與擴大咀嚼食物的面積,也增加牙齒使用的效率。在羊的上臼齒舌側(內側)及下臼齒唇側(外測)的中間有齒柱,齒柱是牛、羊分類的一項重要特徵,從齒柱的高低,可以判斷羊的年齡。羊的齒柱先是隨著臼齒的成長與羊的年齡從臼齒的基部長出,當長到與臼齒同高時,齒柱就與臼齒一同會隨著咀嚼而磨損,一旦齒柱開始磨損,代表該隻羊已經步入晚年(十歲以上)了。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