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光裸方格星蟲

中文別名:土笋

學名:Sipunculus nudus Linnaeus, 1766

拉丁同物異名:Sipunculus giga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f3e0d0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星蟲動物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星蟲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Sipuncula
中文門名:星蟲動物門
拉丁綱名:Sipunculidea
中文綱名:星蟲綱
拉丁目名:Sipunculiformes
中文目名:星蟲目
拉丁科名:Sipunculidae
中文科名:星蟲科
拉丁屬名:Sipunculus
中文屬名:星蟲屬
拉丁種小名:nudus
描述:
種命名者:Linnaeus
簡介:"張育菁光裸方格星蟲 Sipunculus nudus,俗稱「沙蟲」,屬於星蟲動物門星蟲綱方格星蟲目的方格星蟲科,形狀呈長圓筒狀好像一根腸子,所以又被稱為「海腸子」。蟲體的長度通常在10至20公分左右,身體表面光裸無毛,但縱肌與環肌發達,交錯排列,在體表形成方塊格子狀的紋路。蟲體明顯分為吻部與軀幹兩部分,吻可伸縮,並可完全縮入軀幹中,其前端有一圈觸手,在背緣處裂開,伸長時呈星芒狀,收縮時則如皺褶,口位於觸手中間。軀幹前端接近吻基部的背面有一橫裂突起,為肛門開口。   本種因其味道鮮美脆嫩,因此在華南沿海各省都被當作特色海產食用,在金門地區被製成高價的海產「海金針」,臺灣西海岸則大多用做釣魚的活餌使用。華南有些地區因產量大,會被晾乾製成乾貨販售,廈門地區也會將其鮮品煮熟,冷卻製成「海笋凍」食用。   光裸方格星蟲棲息於潮間帶之沙質海灘或淺海沙泥底,在低溫的季節會潛入較深的泥沙底質之中,要等到每年的5至10月氣候較溫暖時,才較易在潮間帶觀察到星蟲的孔洞。本種主要分布在大陸南方沿海的福建、廣東、廣西等省,以及海南島,臺灣附近海域則在金門、與台灣本島西海岸都有分布。"
食性:雜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星蟲動物學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臺中市
世界地理分布:中國大陸
分布海拔高度:海拔0~1000公尺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裸體方格星蟲(002270-...
中文名:裸體方格星蟲(005913-...
中文名:裸體方格星蟲(005913-...
中文名:裸體方格星蟲(002702-...
中文名:裸體方格星蟲(002253-...
中文名:裸體方格星蟲(001559-...
中文名:裸體方格星蟲(00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