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論殖民糖業生產下殖民城市之建構--日據屏東市之個案研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NclACN:000062914
著作者:
創作者:楊慧瑾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殖民城市
描述:
內容摘要:作者關心的主軸是殖民糖業生產的依賴關係,如何塑造、改變都市空間。為何挑戰屏東市作為研究的對象?除了屏東是位於臺灣的邊陲地理因素外,它的社會特殊性是很重要的考慮。由於此地區開墾較晚,不若開發較早的台南,有著許多活躍的資本家及富農,打狗地區的蔗農社會分化卻是赤貧化,蔗農戶尚來不及累積資本就被入侵的商業資本宰制成為貧農。這也是臺灣製糖會社在日據初期,殖民政府大規模進行土地調查之前,早就留意屏東平原這塊肥沃、完整的大片土地的原因,而屏東市正是平原地區的生產、交換、消費、管理與文化象徵上的中心都市。另外,因為屏東平原糖業生產方式的遽變,使得屏東與東港的地位榮估消長現象特別明顯,其實這正清楚說明了屏東市依賴都市化的過程。日據屏東平原的動態歷史過程中,其區域地景所呈現的轉化,是在什麼樣的馴化手段?什麼樣的社會關係及生產關係的網絡間,相互交錯影響?殖民地典型的特徵,其社會是被佔優勢的強權意識形態所穿透,故「依賴性都市化」過程,為塑造了平原區域的地景。作者以為把握四個向度的問題研究,即特定歷史脈絡、政府角色、生產關係及社會空間等,方可觸及殖民城市建構之問題核心。本章以屏東地區的糖業發展為主軸,界定成不同歷史發展期,分別用此四種向度來分析平原區域地景的轉化。 接著探索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及土著糖業資本,如何在平原地區產生聯屬及互斥的生產關係,它們對於城市--即糖業生產地區的營建環境影響如何。以社會階級間互動網絡及機制之成立來看製糖會社對於土著蔗農社會的運作機制、不同生產方式的聯屬,及當時臺灣重要農民運動,鳳山農民組合之意義及影響。作為殖民社會文明開化的指標,殖民地糖業地區與城市的關係如何?平原地區中心城市之雛型出現,引導讀者進入屏東市個案研究。最後,以殖民城市之行政部門、糖業部門及民間活動的特殊性,作為屏東城市之社會分析,以社會作用者的互動、被區隔化以及種種衝突對立形式,來看待屏東的都市意義之界定、形式及功能,即製糖工業對土著社會生產關係之衝擊、糖業生產之營造環境與階級的關係、究竟誰是城市主宰者
最後結論是,日據屏東市的建構與殖民地新式糖業資本的發達有著密切關係。
出版者:
出版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日期:
出版日期:1992
格式:
數量:1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管理權:原資料著者或出版者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