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新南村二十八人公

客語拼音:四縣:xinˊnamˇcunˊngi siib badˋnginˇgungˊ

名稱:新南村二十八人公客語拼音:四縣:xinˊnamˇcunˊngi siib badˋnginˇgungˊ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1311-1112-000131
著作者:
普查人員:謝雨澤(綠元氣)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信仰
神靈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新南村大坵園路上、位於台22線路旁有一間小祠,當地人稱為「二十八人公」,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末時期的族群械鬥,因此處原為低窪槽溝的地方,週遭環境長滿了刺竹,居住此地的閩人便將此處做為隘口,用來防治粵人的侵入,因此大多數的閩粵械鬥在此處發生,到了清末之時被開墾為農田,開挖時挖出許多白骨,請來撿骨師計算後為28具,地主便在原址建造一座小祠並且加以供奉。後在日本時期因日人實行皇民化政策,禁止神社以外的宗教信仰,因此遭受損毀,在民國60年間重建完成。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民國70年間(西元1981年)盛行六合彩時,時常有信眾在夜晚十分前去二十八人公小祠求問明牌。以清香水酒以及香煙為主要祭品、祭拜完畢之後便可擲茭求問明牌。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舉行時間:其他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0.5633927
緯度:Y:22.7885309
辦理地點:新南村興店路85-34號
所屬族群:其他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