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龍元宮元宵節財神遶境

客語拼音:四縣:liungˇtamˇhiongˊliungˇngienˇgiungˊngienˇseuˊjiedˋcoiˇsiinˇngieuˇgin (ngienˇseuˊ

ngiangˇcoiˇsiinˇ

caiˋ

gieˊngieuˇgin)

別名:元宵、迎財神、踩街遶境

名稱:龍元宮元宵節財神遶境客語拼音:四縣:liungˇtamˇhiongˊliungˇngienˇgiungˊngienˇseuˊjiedˋcoiˇsiinˇngieuˇgin (ngienˇseuˊngiangˇcoiˇsiinˇcaiˋgieˊngieuˇgin)別名:元宵、迎財神、踩街遶境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0309-1201-000030
著作者:
普查人員:蔡淑貞(龍潭)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節慶
元宵
關鍵字:龍元宮元宵節財神遶境、發財母金、猜燈謎、踩街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遠古社會人們深信自然界萬事萬物皆具有生命及神奇的力量,因而對山川、草木、江湖、海河皆存有敬畏之心,並虔誠的祈求保佑與賜福,因此形成原始的信仰。藉由宗教祭祀祈求狩獵的捕獲、季節的更迭以及莊稼的豐收。這種源於原始信仰的祭祀活動,一旦習慣成俗,便成了節日的雛形。宗教祭祀活動具有建構社會文化結構的功能,而信仰是常民生活構成社會文化的基礎之一,龍元宮是龍潭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亦為建構客家文化的重要指標。 大約光緒18年(1892)左右,先民由閩粵陸續來台開墾,聚居於菱潭陂,開陂作圳,因水土不服祈求五谷神農大帝之護佑。龍元宮奉祀主神為神農大帝(五谷爺),清道光5年(1826)庄民古象賢、鍾天富、黃明漢、魏乾宗等四人發起募捐貳千多銀圓在街南,即現在第一市場與南龍路中間,興建奉祀神農大帝廟宇一座,命名龍元宮。經過多次修繕於民國80年由徐龍蟠先生接任第一任主任委員,並於民國85年舉行五朝慶成祈安福醮,循尊古禮祭儀叩天神壇,一直留傳至今。 龍潭鄉元宵節踩街活動緣自於迎古董。迎古董始於日本時代昭和年間,當時龍潭街工商業尚未發達,四處仍是一片菜園,居民大部份都是務農。農忙期過了,沒有什麼娛樂,唯一的消遣就是請戲班來做大戲。戲棚下,長板凳一擺,就是看戲的場所,除此就沒有其他的娛樂了。於是住在下街子孫較多的人家就出點子起鬨帶頭玩起「迎古董遊街」的節目,起初是以詼諧生趣相互揶揄的方式呈現,後期才發展成民間遊藝踩街。民國98年 在劉家康主委率諸委員大德及葉鄉長的帶領下塑造「南蜂炮、北天燈,龍潭迎財神」踩街活動的全國性慶典格局。財神是民間信仰中與庶民最親近的神祇,在臺灣很少有獨立的財神廟,但卻普遍奉祀財神,龍元宮亦不例外,依《封神演義》,財神可分玄壇真君、比干兩種。財神在民間的信仰中,又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分:(一)文財神 在民間年畫中的文財神造型是白面長鬚,頭戴宰相紗帽,手捧如意,身著紅袍玉帶、足蹬元寶,。文財神是道教三官之一的賜福天官,因為洪範五福:「一曰壽、二曰富」,富足自然有財, 所以北方的年畫中財神畫像常題有「增福財神」字樣。在《封神演義》中,文財神是商朝賢臣比干。比干是紂王的叔父,因其忠心進諫,遭到剖腹取心之酷刑而死。後來比干被封為神。因其清廉正直公正不阿,民間認為有帶來財富的能力。因此被封為文財神。(二)武財神 武財神的造型則是鐵冠、黑面濃鬚、手執鐵鞭、跨著黑虎,形象威猛,周圍常畫有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以加強財源輻輳之效果。據載武財神是趙公明,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周武王伐紂時,因保護商朝而陣亡,死後被封為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簡稱玄壇真君,被民間認為有帶來財富的能力。龍元宮的文、武財神造型為上述之財神造型,為信眾帶來財富與希望。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財神是掌管金錢與財富的神明,一直都是受人類歡迎的守護神之一。財富是人類共同的需求與夢想,大多數的宗教也都有滿足信徒求財的儀式,財神一直是最受歡迎的角色。在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台灣和東南亞等地民間廣泛尊崇的是財產的守護神,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都會信奉不同的財神。儀式如下:一、農曆正月15日早上9點:財神爺車出巡遶境及今年輪值爐主村長敬天祈福。今年主事村長為中興村彭石忪村長。在廟前廣場擺上香案,祭告上天祈求今年龍元宮所有重大慶典活動圓滿順利。接著財神爺車行遶境,約有50幾部的車隊浩浩蕩蕩的繞行鄉境,祈求國泰民安。二、下午一點整,廟前廣場舉辦龍元宮擲筊比賽。分為兩部份進行,第一部份為擲筊比賽:參加人大約500人,比賽規則是由擲出最多聖筊者獲勝,經過初賽、複賽及決賽,最後由鄉民一位女士擲出八個聖筊獲勝,獲得最大獎一部摩托車。第二部份是選邊站的比賽:參加的人亦有400多人,規則是以繩索區隔一邊為聖筊,另一邊為陰筊,民眾隨意選站在聖筊或陰筊,由鄉長、主委及其他委員擲一副巨大的筊杯,擲出結果是聖筊則未擲出的另一邊民眾即被淘汰,聖筊邊的民眾留下繼續玩,直到剩下最後者獲勝,最後由一位小弟弟獲勝,獲得最大獎一部摩托車。迎財神遶境祈福,鄉民們深信獲得財神爺的眷顧,才可得到這樣的福份,這個活動不僅凝聚鄉民的信仰,更展現客家先民的智慧塑造出歡樂的氛圍。三、下午3點開始廟埕傳統藝文表演:表演台上由陸軍管樂隊及愛樂管弦樂團表演多首拿手的歌曲,廟埕廣場首先由綠臉的千里眼登場,踩著七星步伐,分別走向東、南、西、北、中五個方向叫做安五營,接著分別上場的有藍色臉的水神、紅色臉的火神及黑臉的神,亦踩著七星步伐安五營。接著由體育學院的武術團體表演太極,舞出剛柔並濟武藝超凡的劍術,精彩的演出獲得民眾的喝采。接著上場的節目是由體育學院學生表演的祥獅獻瑞,二隻祥獅在高柱台上生龍活虎的翻騰跳耀,精讚的演出獲得所有觀賞民眾的讚嘆。四、下午17:30元宵踩街活動暨財神爺步行遶境:這個部份是重頭戲也是所有活動的高潮。此次繞行活動的財神分別為:五谷爺、文財神、武財神、荷葉先師(木匠師父所供奉的財神)及兩位財神童子。17:00整桃園縣吳志陽縣長、朱鳳芝委員、張肇良議員分別蒞臨會場,整裝準備參加繞行活動。17:30繞行隊伍準時出發,首先是大旗隊為開導先鋒,接著是開路牌及麒麟陣,後面緊接著提花燈隊伍 、挑平安米及福糖的婦女,沿街分平安與甜蜜福氣。接著是幾位裝扮為財神的隊伍,沿途民眾兌換發財母金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兩頂財神童子的小轎滿場奔躍,僅接著後面為四頂財神大轎,最後為鄉內各單位參加的隊伍,化裝為各式各樣的裝扮共襄盛舉。隊伍綿延三公里,沿途鞭炮震響鑼鼓喧天,民眾萬人夾道參與熱鬧滾滾,宛如過年。五、元宵燈謎活動:19:30開始猜燈謎晚會,會場上人山人海擠得水洩不通,民眾踴躍猜謎,個個似神通。六、煙火秀:壓軸戲是煙火施放,龍潭的天空繽紛燦爛。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舉行時間:農曆1月15日
辦理週期:每年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1.213840
緯度:Y:24.865339
辦理地點:東龍路246號
所屬族群:四縣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