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三廍村曾梅英助產士

客語拼音:四縣:samˊpu cunˊzenˊmoiˇinˊsanˋpoˇ

名稱:三廍村曾梅英助產士客語拼音:四縣:samˊpu cunˊzenˊmoiˇinˊsanˋpoˇ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1309-1112-000085
著作者:
普查人員:吳美蓮(綠元氣)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生活技藝
其他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生贏雞酒香,生輸四片板」,分娩曾被視為婦女生與死的關隘。歷經「撿子婆」、教人生子的「生子婆」、「產婆」、「助產士」的稱呼,而至今日的「助產師」的稱謂。「撿子婆」的由來是由於從前婦女生產怕人家知道,傳聞生產時若多一個人知道,則新生兒會慢一個時辰才出生,所以不僅去請「撿子婆」時是悄悄的,產婦生產過程中痛也不敢叫出聲,直到孩子落地後,才叫「撿子婆」來將房裡的嬰兒撿起來,剪斷臍帶,包好後,再交還產婦,所以有「撿子婆」這個稱呼。也因負責教育婦女注意各種衛生的重要性、醫學常識等,所以被人稱為教人生子的「生子婆」,之後才有產婆、助產士、助產師這些名稱。日本統治時代,民間的舊式產婆日人稱之為「先生媽」,而受過助產教育的正式接生婆,叫做「產婆」,當時的法令名稱為「台灣產婆規則」。而「助產士」則是源於國民政府在大陸制定「助產士法」,並於民國34年(1945年)施行於台灣時所使用的名詞。
技法流派:  曾梅英女士出生於民國37年(西元1948年),民國55年(西元1966年)從高雄市育英護理助產職業學校的助產科畢業,因當時政府鼓勵下鄉服務,所以才會來到里港鄉服務,在民國70年(西元1971年)以前因為交通不便,所以里港地區的孕婦大都會讓曾梅英女士接生,當時後幾乎天天都有4-5個小孩出生,直到民國97年12月2日註銷助產士資格,才沒有在擔任助產士的職務。  曾梅英女士家中設有兩床的產後休息室,專門給生完小孩的產婦休息用,小孩出生後,會負責嬰兒的清潔工作、一直看顧到嬰兒臍帶安全脫落為止,這樣才算是完成了一次接生工作。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7-20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0.5046493
緯度:Y:22.8110399
所在地:屏東縣 里港鄉 三廍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