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泰山村王知哥竹編陷阱

客語拼音:四縣:tai sanˊcunˊvongˇziiˊgoˊzugˋbienˊham jiangˋ( buˋcu hi)

別名:捕獸器

名稱:泰山村王知哥竹編陷阱客語拼音:四縣:tai sanˊcunˊvongˇziiˊgoˊzugˋbienˊham jiangˋ( buˋcu hi)別名:捕獸器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1311-1112-000022
著作者:
普查人員:謝雨澤(綠元氣)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生活技藝
農林漁牧技藝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  昭和14年出生的王知哥先生從小就開始跟隨著父親製作捕獸器,因早期生活困苦,要吃到肉類非常不容易,所以早期的人會自己編織捕獸器來捉捕獵物。從小時後開始學習,至今已有50、60年了(約從民國39-49年間開始學習,西元1950-1960年間)  捕獸器的製作來自於早期先民的智慧,因為食物及物資的極度缺乏,進而發展出此種類的獵食工具,若是捕捉到的獵物為幼崽或幼雛,也可在不傷毫髮的狀態下放生,為最環保且溫和的狩獵方式。  目前坊間的打獵方式多以獵槍或是鐵製獸鉗,捕捉過程中大多血腥且殘忍,又無法控制捕捉到的獵物大小,以致目前野生的田鼠、野兔和野豬等數量減少、趨近消失。
技法流派:捕獸器的作法:捕獸器通常都用竹子編成,竹子之間連接地方則用麻繩或鐵絲去固定,竹子的話則是會到附近山上去砍,砍回來之後還要曬乾,這樣竹子才會有韌性跟彈性,而曬乾的竹子老師都會用柴刀將竹子削成所要的大小之後再進行製作。捕鼠器的製作方式:捕鼠器的作法是使用一隻較長的竹子彎成弓狀,再用卡榫將弓固定,這時在底部會形成三角形的範圍,在此範圍中會用卡榫撐起來固定,待老鼠經過之後會觸動卡榫,老鼠就被夾在中間進而被困住。捕魚用「篙」的作法:早期的人使用「篙」這個器具來捕魚,其製作方法則是用一根竹子,其竹子的三分之二裁成一條一條的形狀之後,再用竹片編織製成一個前端開口大而尾部小的竹簍,其捕捉的方式是將竹簍放置於河流中,在竹簍的兩側用土石圍成一個圍欄,來讓魚進入篙中,因為篙的尾部是封閉的,所以魚兒進來之後就游不出去了,這些從小學習的技藝是最具環保也不會污染的工具。捕鳥器的作法:捕鳥器的材質是需要用竹子下去做,竹子要選用刺竹,首先要將竹子曬乾,這樣竹子才有彈性,作捕鳥器比較麻煩,因為還要顧及外型的好看以及竹子的彈性。使用7、8根竹子去捲成條狀,做為捕鳥器的彈簧,另外再做一個蓋子型的編織與彈簧連結,用法是將捕鳥器平放在地上,而在蓋子中間放一隻蟲當誘餌,當鳥來啄食餌就會同時觸發陷阱,這樣鳥就會被困在蓋子裡,而且還不會傷害到鳥。做這些東西的竹子都要上山去收集,這些技術都是老一輩人的智慧,另外、早期比較窮所以沒錢可以買鞭炮,那時候就把竹子剖半,前端用鐵絲綁緊之後,晃動竹子就會發出聲響,藉此嚇跑在田裡偷吃農作物的鳥,小時後都會用這樣的方法幫忙趕走田裡的小鳥。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6-08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0.614613
緯度:Y:22.785862
所在地:屏東縣 高樹鄉 泰山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