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文化景觀
水利設施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名稱:竹東大圳
客語拼音:海陸:zhug dung`tai+ zhunˇ (zhug dung` zhunˇ )
別名:竹東圳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C0-1000402-1112-000031
著作者:
普查人員:王淑慧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文化景觀
種類:水利設施
關鍵字:竹東圳
描述:
簡要描述:早期先民到竹東開墾,發現竹東位於頭前溪中、上游的內陸,地形南北狹長,東南側為山地與丘陵構成的山麓地形,逐漸往西北低降為沖積平原。由於天然地勢的條件緣故,若真要在此耕作,勢必無水灌溉。所以,二重埔地方仕紳林春秀先生在大正15年(西元1926年)發起興築竹東圳,至昭和3年(西元1928年)完工。竹東圳的開鑿是聘請日本技士於大正15年(西元1926年)動工興建,主要取頭前溪上游支流上坪溪的水源,並利用當時軟橋發電廠的引水渠道(電灯圳)作為導水路,工程歷時2年,於昭和3年(西元1928年)完工通水,水圳長度約21公里,此後開始灌溉竹東地區的農田,受益面積廣達800公頃。
特徵:由於竹東圳開鑿於綿延的竹東丘陵上,為讓圳路維持在一定的等高線上,讓位於圳路下方的農田有水可灌溉,所以,21公里的圳路上水利工程浩大,共穿過13座隧道、跨過6座水路橋(口琴橋)、鑽入3座地下連通管(虹吸工)、2座跌水工及明暗渠等不同形式的水利工程。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1-02-26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關連:為配合新竹科學園區的開發,供應竹科龐大的用水需求,於民國69年開始籌建寶山水庫,於民國74年6月完工,而容量5.35百萬立方公尺的寶山水庫是一個離槽式水庫,導水路完全仰賴竹東大圳。至此,竹東圳由農業用灌溉渠道,搖身一變成為寶山水庫的引水渠道
也由竹東農業的血脈蛻變為台灣科技的命脈,可以說沒有竹東圳,就沒有現在的新竹科學園區,更不會有台灣今日傲視全球的科技成果。而當初為擴大用水需求,圳路的拓寬及隧道的整建讓原本的樣貌都消失了,僅保留了一號隧道原本質樸的樣貌。(21公里的圳路上自日本時代即有編號的共有13座隧道,若加入入水口的零號隧道,和引水進入寶山水庫的隧道,則共有15座隧道。)
範圍:
位置與範圍:新竹縣 竹東鎮竹東圳全長21公里,跨域引水灌溉西北聚落的農田,途經軟橋、員崠、上館、大鄉、商華、五豐、三重、二重、柯湖、頭重等竹東鎮十個里。
所在地:新竹縣 竹東鎮
經度:X:121.097745
緯度:Y:24.695062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王淑慧(2011-02-26)。[名稱:竹東大圳]。《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9b/5e.html(2014/09/25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5/9b/5e.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寶山水庫
科學園區
水路橋
上坪溪
頭前溪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