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巴氏小雨蛙

學名:Microhyla butleri

中文俗名:粗皮姬蛙

其他俗名:Butler’s narrow-mouthed toad、Butler's rice frog

中文名:巴氏小雨蛙學名:Microhyla butleri中文俗名:粗皮姬蛙其他俗名:Butler’s narrow-mouthed toad、Butler s rice frog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380025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圖像
類型:物種照片圖檔、WAV錄音檔、MP3錄音檔
主題與關鍵字: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綱名:兩生綱
拉丁綱名:Amphibia
中文目名:無尾目
拉丁目名:Anura
中文科名:狹口蛙科
拉丁科名:Microhylidae
中文屬名:姬蛙屬
拉丁屬名:Microhyla
拉丁種名:butleri
描述:
學名歷史:巴氏小雨蛙是英國學者G. A. Boulenger於1900年根據採集自馬來西亞的標本所命名,種名butleri是人名,所以巴氏小雨蛙是依人名命名。
聲音特徵:1.鳴叫時間間隔 0.305±0.084(秒)。2.鳴叫長度 0.232±0.053(秒)。3.主要頻率 2720±35.2(Hz)。
物種概述:巴氏小雨蛙的皮膚粗糙,散佈許多小顆粒,所以又稱為粗皮姬蛙。體長約2到3公分,背部灰色,有大塊深色鑲淺色邊的花斑。體側各有一行黑色斑點,和背部大塊花斑平行。四肢背面有黑色橫紋,指間具微蹼,趾端有吸盤。繁殖期以春夏兩季為主,在雨天的時候比較活躍,雄蛙有單一外鳴囊,叫聲「歪、歪、歪」如同鴨子叫聲,整齊而且有節奏,非常吵雜聒噪。因在台灣的分佈侷限,棲地容易受破壞,所以曾被列為保育類,但在2008年因族群量穩定,降為一般類。卵成片漂浮在水面,蝌蚪眼睛位於頭兩側,尾鰭寬,末端呈絲狀。
棲地生態:巴氏小雨蛙零散分佈於中南部低海拔山區,平常棲息在底層落葉間,繁殖時則出現在水邊的草叢或水溝落葉堆中。
地理分佈:巴氏小雨蛙除了分佈於台灣,也分佈於中國南部及海南島、婆羅州、泰國、越南及馬來半島。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貢獻者:
拍攝人員:李鵬翔
錄音人員:楊懿如
出圖人員:陳調仁
格式:
數量:2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台灣2.5版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相同方式分享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