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亞洲錦蛇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c736d2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在蛇族群中最大的蛇是產於亞洲;例如網紋蟒、眼鏡王蛇和亞洲錦蛇(Ptyas,是黃頷蛇科中最大的無毒蛇類)等。兩種亞洲蛇錦蛇達到巨大狀態。一般印度有帶紋的錦蛇(Ptyas mucosus)長3.6米,在台灣稱為南蛇;有龍骨的錦蛇(Ptyas carinatus)略長為3.7米。大多一般這兩種類成體平均2.0到2.5米,雄性比雌性大一些。稍微較小的種類,成熟的印度錦蛇或稱細紋南蛇(Ptyas korros)長1.8到2.5米。  印度有帶的錦蛇範圍從土耳其斯坦和阿富汗東方到印度、斯里蘭卡到西南的中國、向南經過越南和泰國到馬來西亞。這種類喜歡高原、稻田和穀倉建築附近狩獵囓齒動物。印度錦蛇攀登和游泳能力佳。  一隻白天的蛇,牠積極地搜尋獵物。年輕的印度錦蛇主要吃青蛙;也吃老鼠和刺鼠。幾乎所有錦蛇的一生主要以青蛙和蟾蜍為主食。偶爾也吃蜥蜴、蛇、烏龜和蝙蝠等。獵物被活活吞下,在下頜會壓扁致死或在堅硬的物體上壓死-北美洲的牛蛇(Pituophis melanoleucus)和狐蛇(Elaphe vulpina)也有此種吞食行為。亞洲錦蛇用身體盤繞縮緊獵物,例如臭青公。  每年三月和九月間產下六到十六顆蛋。蛋約六十天孵化且產出的幼蛇長三十二至四十七公分。  印度蛇是容易被激怒的種類,甚至在長期圈養後亦然。當激起時,牠盤繞並拱起牠的前身,擴張牠的頸前部、大聲地發出嘶嘶聲並頻頻攻擊。   有龍骨的錦蛇-有些分配到Zaocys屬-分佈於泰國東南方經印度尼西亞至菲律賓。牠是森林居民和卵生的,但其生活史未知。印度支那錦蛇與印度帶錦蛇同樣分布範圍廣和其偏愛的棲息地。亞洲錦蛇族群因皮革貿易開發而遭受嚴重的影響。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鮐彭蛇
中文名:非洲岩石蟒
中文名:網紋蟒
中文名:什麼樣的條件是巨大?
中文名:印度蟒
中文名:樹叢奎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