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客家圖書
圖書
書目資料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家圖書數位典藏計畫
題名:客家學導論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ISBN:9576384869
NclACN:h002358643
著作者:
創作者:王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客家、研究與考訂
描述:
內容摘要:黃序 頁a12-a14 自序 頁a15-a19 第一章 客家學的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 頁1-32第一節 漢民族及各民系 頁1-11一、漢民族及其基本特徵 頁1-6二、民系的概念及民系形成的主要原因 頁6-9三、漢民族內部的客家民系 頁9-11第二節 客家學的研究對象與範疇 頁11-22一、客家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 頁11-17二、客家學研究的意義 頁17-22 第三節 客家學與其它人文學科的關係 頁22-26一、客家學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 頁22-23二、客家學與民族學 頁23-24三、客家學與歷史學 頁24-25四、客家學與文化人類學 頁25五、客家學與歷史人文地理學 頁25-26六、客家學與文化區域學 頁26第四節 客家學研究的方法 頁26-32一、邏輯與歷史的結合研究 頁26-28 二、田野調查與文獻材料的綜合分析 頁28-29三、家族譜牒與正史文獻的相互印證 頁29-31四、比較法在客家學研究中的特殊作用 頁31-32 第二章 客家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頁33-54第一節 客家學研究的回顧 頁33-48一、客家問題研究的發端 頁33-39二、羅香林先生的巨大貢獻 頁39-40三、港台和海外關於客家問題的研究 頁41-44四、80年代以來客家學研究在中國大陸的復興與發展 頁44-48第二節 近一個世紀以來客家問題研究的成就與不足 頁48-50一、成就 頁48 二、不足 頁49-50第三節 對客家學研究的展望 頁50-54一、非客籍學者的介入 頁50-51二、各學科的滲透 頁51-52三、海內外術界的攜手合作 頁52四、客家社團、研究機構與學術期刊 頁52-54 第三章 客家學研究中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頁55-90第一節 客家民系與漢民族的關係問題 頁55-60一、問題的提出 頁55-57二、漢族:客家根系所在 頁58-59三、漢民族的種族血統與客家 頁59-60第二節 客家民系與漢民族共同體內其它民系的關係 頁61-70一、羅香林先生的初步研究 頁61-62二、近年來的新說 頁63 三、對上述兩種觀點的評價 頁64-68四、處理客家民系與漢民族南方各主要民系關係應取的原則 頁68-70第三節 客家民系與大本營區域土著居民的關係 頁70-82一、古越族:客家的先民? 頁70-78二、畬族:不是客家的客家 頁78-81三、客家與瑤人、僚人、俚人、溪人及蛋人的關係 頁81-82第四節 客家民系的血統問題 頁83-90 一、客家乃“純粹漢族”辯證 頁83-84二、客家“士族”血統辯證 頁84-90 第四章 客家民系的起源 頁91-120第一節 客家先民的概念及其基本構成 頁91-96一、客家先民的概念 頁91-92二、客家先民構成的一元論及其檢討 頁92-94三、客家先民構成的多元論及客家民系起源的線論 頁94-96第二節 “原生形態的客家先民”之由來 頁96-100一、秦漢時期的蛛絲馬跡 頁96-98二、兩漢之際北方人民的南遷 頁98-99 三、東漢末年的北方人民南遷 頁99-100第三節 “次生形態的客家先民”之產生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 頁100-109一、“次生形態的客家先民”之產生 頁100-102二、對“次生形態的客家先民”遷出和遷入地域的分析 頁102-104三、對“次生形態的客家先民”整體素質的分析 頁104-105四、南北民族大融合過程中的“次生形態的客家先民” 頁105-109 第四節 漢民族南方支系的形成及“再生形態的客家先民”之產生 頁110-120一、越海系的形成 頁110-113二、湘贛系的孕育 頁113-116三、“再生形態的客家先民”之產生 頁116-120 第五章 客家民系的孕育 頁121-150第一節 客家先民向大本營區域的遷移 頁121-124一、客家先民向大本營區域遷移的背景 頁121-122二、客家先民遷入大本營地區的三種類型和三大途徑 頁122-124第二節 大本營地區的開發 頁124-132一、大本營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 頁124-129二、五代至北宋大本營地區的開發 頁129-132 第三節 “新生形態的客家先民”之遷入及相問題研究 頁132-137一、“新生形態的客家先民”之遷入 頁132-133二、對“新生形態的客家先民”遷出地的分析 頁133-135三、大本營地區人口的激增 頁136-137第四節 關於客家民系形成於五代宋初的商榷 頁137-145一、大關著述中的客家民系形成於“五代宋初”說 頁137-139 二、對“五代宋初”說有關證據的檢討 頁139-141三、“五代宋初”說的悖論 頁141-143四、從宋代廣東的人口構成看“五代宋初”說之破綻 頁143-145第五節 元代大本營地區的人口及經濟概況 頁145-150 第六章 客家民系的形成 頁151-178第一節 客家稱謂的由來 頁151-161一、客家稱謂由來諸說 頁151-152二、對上述諸說的辯證 頁152-156三、客家稱謂由來之再研究 頁156-161第二節 客家民系的形成 頁161-178一、以往關於客家民系形成問題研究的誤區 頁161-163二、客家民系形成的標準 頁163-165三、客家民系形成的時間 頁165-173 四、客家民系形成的過程及途徑 頁173-178 第七章 明清時期的客家 頁179-206第一節 對明代中期大本營地區人口數的估計 頁179-186一、估計明代中期大本營地區人口數的意義 頁179-180二、估計明代中期大本營地區人口數的可行性 頁180三、對明代中期大本營地區人口數的估計 頁180-184四、對明代中期大本營地區人口分布格局及相關問題的分析 頁184-186 第二節 明清時期大本營地區的農業生產 頁186-199一、以小盆地和梯田為基礎的農耕生活 頁186-188二、明清時期大本營地區人均占有土地的估算 頁188-194三、明清時期大本營地區的糧食作物 頁194-199第三節 明清時期大本營地區的手工業和商業發展概況 頁199-206一、手工業 頁199-201二、商業 頁201-206 第八章 客家民系的發展(上) 頁207-234第一節 由大本營向廣東各地的發展 頁207-213一、人口壓力與客家民系的向外播遷 頁207-208二、客家民系向外發展的政治動因 頁208-211三、由《赤溪縣志》看客家民系在廣東的發展 頁211-213第二節 閩粵客家向江西的遷移 頁214-222一、贛南 頁214-220二、贛西北和贛東北 頁220-222 第三節 由大本營向湖南、四川、廣西和浙江的遷移 頁222-234一、由大本營向湖南的遷移 頁222-225二、由大本營向四川的遷移 頁226-228三、由大本營向廣西的遷移 頁228-230四、由大本營向浙江的遷移 頁230-234 第九章 客家民系的發展(下) 頁235-252第一節 由大本營向台灣的遷移 頁235-246一、客家人遷入台灣始末 頁235-238二、客家人在台灣的分布 頁238-242三、客家人移民台灣的特點 頁242-246第二節 由大本營向海外的遷移 頁246-252一、客家人向海外遷移的原因及其過程 頁246-249二、客家人在海外的分布 頁249-252 第十章 客家文化的歷史生成 頁253-274第一節 移民與客家文化 頁253-265一、移民的時間層次與客家文化的時間層面 頁253-255二、移民的地域層次與客家文化的地域層面 頁255-261三、遷移生活與文化變異 頁261-265第二節 土著民族與客家文化 頁265-271一、百越民族與客家文化 頁265-269二、畬族與客家文化 頁269-271 第三節 地理環境與客家文化 頁271-274 第十一章 客家社會與客家文化 頁275-298第一節 農耕文明:客家文化的物質基礎 頁275-281一、以拓荒、種植為基礎的農耕文明 頁275-277二、農耕文明背景下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頁278-281第二節 家族制度:客家文化的社會土壤 頁281-293一、客家人的家族制度 頁281-286二、家族和家庭的運作程序 頁286-289 三、家族的主要功能 頁289-293第三節 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質 頁293-298一、質樸無華的風格 頁293-295二、務實避虛的精神 頁295-296三、反本追遠的氣質 頁296-298 第十二章 客家的生命禮俗 頁299-320第一節 客家的婚嫁禮俗 頁299-304一、恪守傳統的婚嫁禮儀 頁299-300二、廣家族、衍子孫的婚姻內涵 頁300-302三、童養媳與等郎妹 頁302-304第二節 客家的喪葬禮俗 頁304-320一、繁瑣複雜的喪葬禮儀 頁304-309二、長盛不衰的“二次葬”習俗 頁309-313三、客家喪葬禮俗的觀念基礎 頁313-320 後記 頁321-323
出版者:
出版單位:南天書局
日期:
出版日期:1998
格式:
數量:1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管理權:原資料著者或出版者
後設資料創用CC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王東(1998)。[題名:客家學導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e/2a/95.html(2014/09/24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e/2a/95.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人文地理學
生命禮俗
家族制度
人口壓力
赤溪縣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